京东文学奖为什么授予韩松

京东文学奖为什么授予韩松

——祝贺韩松《驱魔》获第二届京东文学奖科幻图书类大奖

董仁威


WechatIMG3936.jpeg


  从5月31日京东文学奖颁奖盛典中获悉,韩松的《驱魔》获得了第二届京东文学奖科幻图书类大奖,将二十万奖金收入囊中,笔者特别高兴。在颁奖典礼上,韩松点了我的名,让我热泪盈眶。


  在第一届京东文学奖评奖典礼上,笔者用重庆话朗诵了老乡韩松的科幻小说《再生砖》,这是以汶川大地震为背景的,把我这个大地震亲历者感动得一塌糊涂,据京东的朋友讲,朗诵的效果很好,成了科幻场中的亮点。我暗自得意。可惜,这次他没能获奖。


  第二届京东文学奖组委会继续请我当评委,同吴岩、姚海军、姬十三、刘兵、戴锦华诸位大咖一齐推荐科幻图书。韩松的《驱魔》进了五强。在北京的现场终评活动中,主持人点名首先要我对《驱魔》进行评介。作为韩松的粉丝,作为韩松作品的研究者、《韩松评传》作者的我,直抒胸怀,把韩松作品衷心地赞美了一遍,称《驱魔》是2017年中国科幻的一大收获。然后,其他评委发言,也一致赞誉《驱魔》。最后,评委进行了匿名投票。没有人知道谁会获大奖。不过,我心中有数,这次的大奖非韩松莫属。5月31日下午,在京东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证明实了我的预感。


  终评会下来,京东的朋友就当着全体科幻评委的面,邀请我作为代表去参加颁奖典礼,与莫言、梁晓声等大神同台颁奖,正要给我定机票时,可惜,我突感身体不适,一个月去三次北京,对我这个“古来稀”的人,是太累了。我只好请了假,婉言谢绝了邀请,在异地看看电视上的颁奖盛典,同时,写一篇文章铨释《驱魔》和他的《医院》三部曲,以表祝贺之意。正好,前几天,上海文艺出版社给我寄来了韩松的新作《亡灵》,以及三部曲的前两部《医院》和《驱魔》,我如饥似渴地读了《亡灵》,又把三部曲串起来看了一遍,感触良多,写了一个读后感。


  颁奖典礼后,我奋笔疾书,改写了我的《医院》三部曲读后感,把京东文学奖科幻图书类大奖为什么要授予韩松《驱魔》的理由,以一孔之见,向大家作个解读。


  韩松的《驱魔》,是“医院”系列的第二部,之前已获得第八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暨最佳科幻电影创意奖金奖,以及首届亚太科幻大会中国科幻读者选择奖(引力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等奖项,并在多个年度读书榜单上榜。而且,独具慧眼的壹天文化公司董事长甘伟康,毅然拍板购买了《驱魔》影视动漫游戏作品的改编版权,决心要将之打磨成一部伟大的科幻大片。


  韩松的长篇科幻小说“医院”系列,包括《医院》《驱魔》和《亡灵》,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作品延续了韩松的风格:文字和内容反常规,破坏欣赏习惯,打乱叙述规则,造成阅读障碍。作者似乎一味沉浸在自己的荒唐逻辑中,拒绝与读者平等交流。这个逻辑甚至使得习惯了通俗小说叙事方式的一些人感到愤怒。


  有评论认为,“医院”系列这样的小说,文字过于机巧,太多沉迷于对死尸、脓水、器官等的描写,蓄意营造所谓的奇观,过度迷恋叙事游戏,在作品中不断设置悬念、疑问与神秘的暗示,却拒不给出任何确定的答案,总是用开玩笑的方式打破读者的阅读期待,这使得韩松的长篇小说很长一段时间难以被读者与主流科幻界接受。


  的确,像作者以往的情况一样,“医院”没有太多考虑读者,如果不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坚持,它可能现在还躺在电脑硬盘里。


  不过仔细品味,你会发现书中是有逻辑的,但这只是作者自己内心的逻辑,不为大家理解而已。笔者也是反复阅读《医院》三部曲,才逐渐有了一些认识的。


  我们来看看“医院”三部曲都写了什么吧。



  在《医院》里,楔子中最早登场的是几个佛教徒,他们组成探险队,到宇宙中寻找佛祖,却在火星上发现了成为废墟的医院。


  随后,进入正文,通过得了怪病的主人公杨伟的视角,作者不厌其烦描写了一大堆看病难看病贵的场景,并将它们与佛经里的地狱相联系。随后指出,世界已进入“药时代”,一切权力归医院。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主导了政治经济社会,人人成了病人。


  在医院,杨伟试图治自己的病,却发现办不到,因为他进一步发现了世界的“真相”:整个宇宙是一座医院。这似乎是对最开始在火星上发现医院的呼应。为了逃离如影相随的医院,杨伟只好前往“海那边”,寻找一位能够带领大家摆脱困境的“神奇病人”,最后上了一艘奇怪的船。第一部在这里戛然而止。



  第二部《驱魔》则描写发生在这艘船上的故事。原来,这是一艘航母般的医院船。杨伟遇到一群新的病人,都是老年男性,其中有霸占病房无恶不作的黑老大,有与医生一起做黑市买卖的患者,也有玩世不恭的医疗观光者。    


  杨伟跟随他们游历,见到各种光怪陆离的场景,发现医院船是由超级人工智能掌管的。但这个人工智能发现,有病的其实是整个世界,它无法医治人类的病,于是准备杀掉病人。


  杨伟接下来又发现,人工智能也好,医院船也好,原来是一场“药战争”的产物。大海是敌人制造的病毒之海。杨伟之前的经历(也就是发生在第一部《医院》中的那些故事),其实是一次“叙事代入治疗”的结果,目的是让他摆脱痛苦,重返战场。他的奋斗目标是找到真正的神奇病人——爱因斯坦,用这个病人头脑中的一个“三厘米长的公式”来打赢战争。但不妙的是,人工智能自杀了,医院船也被倾覆,杨伟不得不跳海自杀,却发现海洋是一片虚空。


  小说里,各色人不停驱逐的魔,是病魔,也是心魔。读者发现,魔存在于作者写下的每一个段落和语句里,最后连自己也会不知不觉中魔一般,陷入一个没有连贯情节的恶梦中不得醒来,堕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迷惘。小说中预设的结论被故意地不断推翻,让人不知所措而心生厌恶。但在作者的眼中,或许存在本身就是这样吧。



  在第三部《亡灵》中,情节再次反转。跳海而死的杨伟被女军医救起,这才发现,所谓的大海,其实是利用人工神经系统放电,在火星上造出来的“亡灵之池”,一切发生在远离地球的外星世界上。所有病人包括杨伟本人早已死去,却为了让医院继续存在,而以一种梦游般的状态被“复活”。这些亡灵病人对此感到愤怒,便在爱因斯坦的带领下,揭竿而起反抗医院,准备利用黄帝发明的中医药重建一个新的宇宙医院或“药帝国”,以使自己能够摆脱亡灵状态,真正长生不老活下去。


  但病人的起义最终被医生及其驯养的“巨神兵”镇压了。杨伟在几个女性的帮助下侥幸逃脱,意外发现了火星医院的来历。原来,这是前一个世界毁灭之后,有人通过培养和放大杨伟死后的大脑活动而构建的。包括亡灵之池,以及所有的病人和医生,都来自杨伟的残存意识,属于他的神经细胞的“去极化扩散波”。


  作者笔下,“医院”中的人物,破碎而残缺,苍白而乏力,单调而惶恐,就像不停泛起又很快灭止的泡沫一样,也许在韩松看来,这才是真实的人生,没有必要去刻意“描画”。


  灾难的最后,只剩下一个女军医,代替杨伟成了真正的主人公。她逃出火星医院废墟,遇到了佛教徒派来的飞船。原来,建设医院的目的,就是为迎接这艘飞船。但谁也不知道这后面的原因又是什么。


  尾声是一个“怪头怪脑”的大结局:女军医来到飞船上,发现前一个宇宙已经在三万年前灭亡,所有人都死了,船上的乘客也是复活过来的亡灵,却第一次拥有了永恒的生命。他们不满意永生的现实,要求女人用“生命报废机”把他们杀死,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诸行无常和诸漏皆苦。但女人发现,要杀死的人中有她跟杨伟生的孩子,便自私地迟疑了,最后决定用“生命作弊机”来破坏这个新世界,结果连她自己和孩子都死了。


  小说到底要写什么?读到这里,也没有答案,只剩下了更大的迷惑。但在韩松的心目中,世界就是这样的吧。他不认为宇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不认为能用流畅清晰的叙事来表达我们所处的环境。非要构造一个圆满自洽符合期待的世界,那可能才是一个笑话。这就是为什么《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说,韩松是一个“边界破坏者”。


  应该说,“医院”系列在尝试完成对当今中国现实的整体性理解。它写的并不是医院,而是作者陷入的时代困境,是他感受到的最真实的痛苦和焦虑,难以免除的恐惧,错综复杂的巨混乱,人人如同亡灵一般不得不活着的无奈与孤独,以及缺乏定论的无尽反转中的荒谬,乃至信仰破灭后对救赎的失望。


  在《亡灵》的最后,读者看到,释迦牟尼被吊死在了大雄宝殿的半空中。以洛克菲勒为代表的基督教救世医学成了骗术。黄帝开创的中医药崇拜也变得荒诞。另一种打着绿白旗帜的新宗教若隐若现,却最终归于虚无。然而却又不仅仅是虚无,在韩松的小说中,每一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和努力。这种选择和努力在男主人公杨伟那里,是一次又一次试图找到事实的真相,他在最终认识到不可能找到时,便诱使女主人公造出生命作弊机,来对抗宇宙的不可理解。他们的儿子则重新设计了一组通向过去的时间线,逃离永生世界,把自己改造成古细菌,重走一遍生物进化之旅,以此为武器来终结现在。


  《驱魔》及“医院”三部曲,是具有世界水平的不寻常作品,韩松,也是继刘慈欣以后,受到世界关注的中国科幻作家。他的作品,被译成了多国语言,开始在全球传播。还有外国的博士研究生,来中国读吴岩教授的研究生,专门写研究韩松作品的博士论文。韩松的《驱魔》,得到京东文学奖的青睐,可谓慧眼识理,实至名归。


  2018年,中国社会型科幻、中国科幻新浪潮代表作品“医院”三部曲第二部《驱魔》,夺得中国奖金数量最多的一项重要文学大奖-京东文学奖科幻类作品奖,意义非凡,“文学”的桂冠被罕见地再次授予“科幻”,这表明了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某种重要的变化。同时,韩松的作品逐步为中国广大读者,为中国科幻界、文学界所接受,所赞赏,表明中国的社会环境更开放,更多元化,更进步。我们期待,在中国科幻的黄金时代里,有更多的如《驱魔》一样的高水平作品问世,使中国的科幻发展与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相适应,使中国从一个科幻大国,变成一个科幻强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尽一份绵薄之力。


(完)




留言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