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9日,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在成都大成宾馆召开董仁威新作《中国百年科幻史话》发布会。会议由四川省科协副主席、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吴显奎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八事业部主任张立红共同主持,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陈俊明、杨再华、黄寰,秘书长董晶,副秘书长乌珠热、任路遥,科幻专委会主任姚海军,副主任杨枫、张春晓,少儿科普报刊专委会主任张卫星,办公室主任李茂荣,理事会秘书郑洁,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创始人、老院长、博导邱沛篁教授,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教授,《科幻世界》杂志创始人、原社长杨潇,《科幻世界》杂志创始人之一、原总编辑谭楷,著名汉学家张昌余教授,著名冰川学者张文敬研究员,著名出版家、四川教育出版社社长雷华,著名出版家、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钱丹凝社长,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何定镛、副秘书长方守默、贾英杰,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阿贤,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马力,《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拉兹,著名科幻作家及理论研究者刘兴诗、王晓达、谢云宁、彭柳蓉、王林柏、姜永育、何大江、徐渝江、尹代群、黎婵,火舌文化董事长唐风、奇影动漫公司董事长付胜、奇影动漫公司合伙人钟诚、达州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向胤道,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王成、李蓉军等四川省科普科幻界人士40余人欢聚一堂,祝贺董仁威《中国百年科幻史话》的出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八事业部主任张立红介绍了《中国百年科幻史话》的出版过程。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学者黎婵博士作了《讲好中国科幻故事》的主题发言(全文附后)。她在发言中说:《中国百年科幻史话》是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及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要创始人之一,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监事会主席董仁威的一部新作。董仁威在近四十年的科普科幻创作生涯中,创作了97部各类著作,其中,有一部分是人物传记。他特别钟爱为科幻作家作传,先后釆访过中国科幻各代领军人物,包括中国中兴代代表作家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刘兴诗、王晓达、吴岩,新生代代表作家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更新代代表作家陈楸帆、江波、夏笳,科幻编辑家杨潇、姚海军,并为他们作传。最近两年,他在建设华语科幻博物馆的过程中,疏理了中国科幻百年历史,并为中国科幻原生代、中兴代、更新代、全新代上百名科幻作家和科幻从业人员作小传。
如今,董仁威把近四十年的釆访成果和研究成果汇集在一起,向我们讲述中国科幻的故事。
《中国百年科幻史话》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叙述中国科幻的历史。作者采用史话的方式,用不同于严肃的学术著作的写作方法,不叙述考证历史的繁琐过程,用简洁明快,向读者讲述中国科幻的有趣故事。本书釆用“史话”的体裁,即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写历史,这使本书有了有别于学术著作的几个特色。
其一,本书是中国科幻史的普及读物,它博览已有的有关中国科幻史的学术著作、学术论文,取其具有故事性的内容,编织成趣味盎然的一个个故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其二,本书釆用科普创作的方式来写中国科幻史,不求系统性,而是釆用了四个不同的角度,从“中国科幻大事记”、“中国科幻人物长廊”、“中国科幻名家评传”、“中国科幻百部精品故事梗概”各个切入,使读者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其三,本书同时具有学术著作的严谨性,讲述的故事来源于从学术著作与学术论文中提取的确有证据的史实,不虚构。
其四,本书还具有学术著作的创新性。作家在百家之言的基础上,提出对至今还没有定论的几个科幻史上的重要问题的己见,供学者参考。以如,关于将中国科幻发展史分为草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黄金期的意见,关于将中国科幻作家分为原生代、中兴代、新生代、更新代、全新代的意见,将类型科幻再分类为“核心科幻”、“社会型科幻”、“科普型科幻”以及“成年人科幻”与“少儿科幻”的意见。
其五,本书也具有学术著作的新颕性。作者通过近40年进行科幻口述史的釆集工作,釆集了中国科幻各代领军人物的口述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多年来为许多科幻研究者使用,本书中又录入了许多新的史料,还请上百位科幻作家提供全新的个人小传,录入了大量从未公诸于世的科幻作家信息。
因此,本书既具有中国科幻史普及读物的通俗性、趣味性,有利于中国科幻史在公众中的传播,使中国的科幻事业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推动中国科幻事业与科幻产业的发展,又具有学术著作的创新性,使科幻从业人员和广大的科幻爱好者获得翔实可靠的中国科幻史新资讯、新观点,促进中国科幻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河北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著名科幻理论研究者徐彦利博士作了《最鲜活的科幻史》的书面发言。(全文附后)
发布会上,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创始人、老院长、博导邱沛篁教授,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教授对董仁威新作《中国科幻史话》作了专业评价,高度评价这部创新之作。
最后,《中国科幻史话》作者董仁威作了发言。他说:2016年,他担任董事长的时光幻象文化公司(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的实体支撑单位)建起了中国第一家科幻博物馆——时光幻象科幻博物馆,对内开放后好评如潮。不过,他觉得这个博物馆内容单薄了一些,应有一些史料性的东西增添进去。2017年初,他决定编一套“世界华人科幻大事记”,以及“世界华人科幻人物长廊”。他在担任群主的微信华人科幻圈公布了我的计划,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想不到,圈内的朋友反响强烈,迅速发来有关信息。吴岩、任冬梅、黄海、三丰、北星等朋友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他计划列入世界华人科幻人物长廊的传主也发来了他们的生平事迹信息和代表作品介绍。在一个月之内他就得到了所需要的几十万字第一手资料,这在前互联网时代是不可能办到的。于是,“世界华人科幻大事记”和“世界华人科幻人物长廊”在他的助理阿贤的协助下,很快编成了,在微信朋友圈内广泛征求意见后,上了《时光幻象》网站的网上科幻博物馆。
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八事业部的张立红主任看了这两组文章后,立即敏锐地捕捉到它们的价值,同他协商出一部关于华人科幻史的著作。
他说:惦量了一下自己,他并非专业的科幻史研究者,他擅长的是为科幻作家写传记,先后为数十位中国几代科幻作家作传或写评论文章。他决定,把他几十年为中国科幻作家写作的传记,结合中国科幻史,汇集起来,写一部非学术性的《中国科幻史话》,通过讲中国科幻的故事,为中国科幻作家,为中国科幻事业鼓与呼,在促进中国科幻事业的繁荣上,尽一点绵薄之力。
在此书出版之际,他向支持本书编著的华人科幻圈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他特别要感谢为本书编著提供重要资讯的吴岩、任冬梅、三丰、黄海、北星及本书“华人科幻人物长廊”一章中的传主。他还要特别感谢他的助理阿贤,不仅协助收集资料,还为本书第四卷《华人科幻名家百部精品故事梗概》写作整理了数十篇科幻小说故事梗概。他更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八事业部张立红主任和责任编辑石成琳先生,没有他们的努力,本书不可能这么快就顺利问世。
最后,吴显奎代表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对新书发布会做了小结。他充分肯定了《中国百年科幻史话》出版所居的历史地位,指出这部书填补了中国科幻创作历史研究的空白,是一部中国科幻百科全书式著作。他号召全省科普科幻作家向董仁威学习,不舍昼夜,争分夺秒地学习和创作,不断地超越自我,以伟大的作品回馈伟大的时代。他强调,山登绝顶人为峰,海到尽头天作岸,要反复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脚踏大地,仰望星空,时刻关心人类命运,以个人崇高追求,为四川科普科幻作家做出闪靓的标注!
(文/阿贤)
董仁威新作《中国百年科幻史话》发布会在成都召开
董仁威编著《中国百年科幻史话》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八事业部主任张立红介绍出版情况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学者黎婵博士发言
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博导邱沛篁教授发言
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发言
《科幻世界》创始人、原社长杨潇发言
著名冰川学者张文敬发言
著名汉学家张昌余为董仁威新书发布赠送题字
《中国百年科幻史话》编著者董仁威发言
四川省科普作协理事长吴显奎主持会议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图/董晶)
附1:
讲好中国科幻故事
黎婵(四川大学)
各位老师、前辈和同仁:
大家好!
首先热烈祝贺董仁威老师的《中国百年科幻史话》新书发布会召开,能为新书发布做主题发言,倍感荣幸。
董仁威老师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监事长。董先生在近40年的科普科幻生涯中,已创作了98部各类著作,其中包括一部分人物传记。他先后采访了中国科幻各代领军人物,包括中国中兴代作家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刘兴诗、王晓达、吴岩,新生代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更新代陈楸帆、江波、夏笳,科幻编辑家杨潇、姚海军,并为他们撰写小传。近两年,董老师在建设华语科幻博物馆的过程中,梳理了中国科幻百年历史,将传记写作拓展到中国上百名科幻作家和科幻从业人员。
如今,董老师把这近40年的采访成果和研究成果汇集成书,便是这本《中国百年科幻史话》,向我们讲述中国科幻百年发展的动人故事。
《中国百年科幻史话》的写作方法不同于严肃学术著作,不叙述考证的繁琐过程,整理成书时不避口语色彩,行文简洁明快,字里行间显露出作者的知识、胆色、性情与兴趣。
全书分为四卷:《中国科幻大事记》、《中国科幻人物长廊》、《中国科幻名家评传》、《中国科幻百部精品故事梗概》。
第一卷《大事记》,讲述了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和海外华人科幻发展的故事。中国内地科幻的发展史,在书中被划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黄金期,几代人在起起落落中坚持科幻事业,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第二卷《中国科幻人物长廊》,概要介绍了原生代、中兴代、新生代、更新代、全新代上百名代表作家,以及海外科幻作家、少儿科幻作家、科幻编辑与评论家,还有数位不同行业的志愿者,以百科全书的方式全面展示了中国百年科幻的发展阵容。
前两卷在写作体例上,读者尤当细味深究、留意探讨的精要表述,抽提总括在每一小节的开头之处。
第三卷《中国科幻名家评传》,主要通过作者与名家面对面的采访,详述了当代科幻名家、代表性科幻编辑家与科幻结缘的精彩故事。第三卷占据了全书近一半的篇幅,以采访为核心,将作者解读、作家生活、创作、出版、社会评价等融为一体。结构上,此卷是第二卷的深入展开,内容上,以人为提纲,细致描绘了多方力量的牵制和促进之中,创作与出版的动态过程,深入揭示了科幻共同体在权力博弈、人事起伏之中艰难成型与发展的历史。阅读此卷,令我感受最深,细节之处暂且省略,虽然也非常重要。尤其令我有所感悟的,是叙事所辐射出的文学与市场的关系。就科幻小说而言,20世纪初美国科幻杂志时代,在某种意义上是英国19世纪末期图书市场变化的一种跨国发展,当时单卷本替代多卷本成为主流的图书形式,新兴出版商,尤其是美国出版商进入英国乃至欧洲市场,组织出版了大量科幻图书,因而才有现代科幻文类的形成和发展。就文学整体而言,小说之所以能在18世纪后的英国跃升为最有市场、也因此最具活力的文学形式,其实离不开当时装载于大车之上走乡窜村的流动图书馆;可以说18世纪之后,文学史上的任何一名声名显赫的“经典作家”,无一不是被文学市场推出来的,尽管一些是在身后才在文学市场上享有哀荣。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人无法识得庐山真面目,于是回顾历史寻求当代的关照与方向。我在此书中,看到了作品并非完全是个人的书斋造物,看到了从业人员如何面向市场经济又坚持“自由的精神生产”与美学原则,科幻共同体如何携手探索、磨砺、创造艺术与产品的新边界。
第四卷《中国科幻百部精品故事梗概》与第三卷在写作上同属于横剖面式呈现,与前两卷形成经纬交织的结构。此卷从科幻百年发展上万篇作品当中,推荐出百部代表性作品,以供读者概览全貌,拓展和呼应第二卷中的人物简介。
总体而言,此书采用“史话”体裁,即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书写历史,有别于学术著作,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其一,作为中国科幻史的普及读物,它博览了已有相关学术著作和论文,攫取具有故事性的内容,编织为一个个趣味盎然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其二,本书采用科普创作的方式书写历史,结构上采用上述四个角度切入历史,四卷纵横交错,读者能总览全书,把握整体,也可从一卷入手,窥一斑而知全豹。采用何种阅读方式,任君攫取。
其三,本书同时讲究学术严谨性,故事均从学术著作和论文中提取史实,不做无根据之虚构。
其四,本书还具有学术的创新性。作者在百家之言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中国科幻史上一些重要问题的观点。在科幻分期上,他把发展历史整体分为了草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黄金期;按照代际传承关系将科幻作家分为原生代、中兴代、新生代、更新代和全新代;又将科幻作品分为“核心科幻”“社会型科幻”“科普型科幻”,以及“成年人科幻”和“少儿科幻”等亚类型,以勾勒中国科幻发展的特色。
其五,本书中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具备很强的学术参考性。作者近40年坚持科幻口述史的采集工作,所采集的科幻各代领军人物口述资料,多年来为诸多科幻研究者使用。本书又邀请上百位科幻作家提供了全新的个人小传,录入了大量从未公诸于世的科幻作家信息。有志于研究中国科幻的学者,可以从此书中寻找到可靠资料。
因此,本书作为中国科幻史的普及读物,通俗有趣,有利于中国科幻史实的公众传播,有助于夯实中国科幻事业的群众基础,推动中国科幻事业与产业的发展。同时,此书又具有学术创新性,为科幻从业人员和科幻爱好者提供了翔实可靠的科幻史新观点、新资讯,有益于中国科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黎婵
女,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英美语言与文学博士、比较文学与科幻研究者。
附2:
最鲜活的科幻史
——评董仁威先生《中国百年科幻史话》
徐彦利(河北科技大学)
2017年12月刚刚出版的董仁威先生的《中国百年科幻史话》是目前最新版本的科幻史著述,一本高达55万字的鸿篇巨制。全书梳理了自1891年英国传教士在中国翻译美国作家的科幻小说,并发表在中国报纸上为起点,一直到21世纪已过去近20年的今天,前后共百余年的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史。全书规模宏大,信息量足,线索明晰,可读性强,在科幻这一主题下容纳了丰厚多元的资料、史实和重大事件。时间跨度涉及古今,地域跨度涵盖大陆、港台与海外,内容跨度则包括文本创作、翻译、研究、中外科幻交流、思潮演变等多个领域。根据内容的不同叙述风格又分为客观史实与主观洞见两种,高度体现了“史话”的特征。任何一位普通读者或业内科幻作家、研究者、译者,都能从这部著作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得到质疑已久的答案。应该说这种独特的史话风格的科幻史著作在国内尚不多见。
全书的章节设置极具匠心,分为:事、人、传、梗概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事”即“中国科幻大事记”,按照时间顺序以编年体方式将自晚清以来中国科幻重大事件一一整理归纳,广泛涉及包括中西科幻作品互译、知名科幻杂志创刊、国内外科幻会议和科幻活动、科幻奖项、科幻影视等内容,并作以简短提示与概括。通过这些事件的连缀,将中国科幻文学从弱到强,从闭门造车到与国际接轨的发展线索清晰展现出来,颇似一部中规中矩的科幻字典,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注目某一时间,便能感觉到当时中国科幻发展的进程,其资料性、客观性严格遵守了“史”的定义,毫无偏差。“史”的意义于它能忠实再现历史事件发生的原貌,不加主观渲染和推断,剔除著者的主观意志。这部分推陈出新,以事实说话,并未人云亦云的参照以往科幻史的观点和写作方法,而是用诸多真实的照片进行展示,说服力强,可信度高,没有推断和臆测,仅留下纯净的事件本身。为科幻研究提供了最有力的数据支持。
当然,重视客观不等于完全没有观点,在对历史事件的梳理中,作者并未满足资料的展示,还高屋建瓴的俯视中国科幻大潮的整体发展趋势,准确判断每一次浪潮的起落始终及风格特征,对无数散碎的史料信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概括出科幻浪潮背后的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等。让读者从这些资料中读出信息的流动,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对中国科幻发展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则体现了“话”的特征。第二部分的“人”即“中国科幻人物长廊”,按照原生代、中兴代、新生代、全新代、华人华侨兵团的顺序描绘出中国科幻自1902年始以至当下的现状,搜集了众多科幻作家、研究者、出版人的海量信息,包括人物照片、经历与成绩介绍、风格归纳、独特之处的分析等。“中国科幻人物长廊”部分堪称中国当代科幻史上最全的作家展示,不仅涵纳了知名作家,还包括一直坚持创作,活跃地科幻文坛但知名度却并不太大的作家,以及那些站在幕后默默为科幻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编者、出版人。如果按照一般科幻史编写的套路,他们是无法进入“史”的视野的。然而《中国科幻史话》却将他们一一挖掘出来给予公正评价,让读者感受到存在于民间的庞大科幻队伍,让公众不仅关注枝头盛开的桃李,也开始了解深埋于地下的沉默莲藕。而这种民间的角度恰恰是那些正统文学史所不具备的。
第三部分的“传”即“中国科幻名家评传”,为带领中国科幻走向世界巅峰的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吴岩、叶永烈等十二位名家分别写了独到而深刻的评传。这些名家中有作家、研究者以及科幻刊物的社长、主编,他们在中国科幻史上功勋卓著,甚至被后人称为不同科幻时代的分水岭。他们的事迹彼此交叉融合,共同勾勒出中国当代科幻史的行进方向与阶段性特色。将这些人的事迹撮其要者进行全面分析,并加以评点,使读者对其产生整体性了解。分析包括文本解读、哲学底蕴、科学创意等客观部分,还有其他科幻史不曾提到过的人生经历、科幻之路、出版细节、人物印象、直接对话、性格特征等,让我们真正感觉到那些大名鼎鼎的科幻大腕在现实中的样子和他们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可以说,董仁威先生笔下的这些大家完全不同于其他科幻史中的定位,他们不再是一个个正襟危坐的单调名字,而是亲切的、带有浓厚生活气息与创作热情的“这一个”,是生活中的“思想者”和思想中的“生活者”,绝非埋没于教科书式总结中的僵硬存在。第三部分边叙述边评论,与第一部分的客观、冷静不同,三、三部分浸透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多重的考量。不仅展示了充分的客观资料,同时加入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与阅读体验,象一双温暖的大手引导读者走向这些名家的生活与灵魂深处。
应该说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的是全书最有新意的设计,也是最鲜活、最精彩之处,这种精彩与学院派的理性分析截然不同。它是民间的、接地气的、来自火热生活深处的。或者可以说只有董仁威先生独特的身份才能对这些内容进行轻松驾驭和把握,并予以淋漓尽致的描述。作为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创始人之一,全球华语科幻电影星云奖创始人,及知名科普作家、科普科幻活动家,连续八年参加星云奖的评选和颁发。科幻是其爱好,同时也是其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更是一项可以为之奉献终身的事业,只有他才会对中国科幻如此熟稔,这种熟稔并非泛泛的学理上的认知,而是对整个科幻文坛、科幻现状、科幻创作与阅读现状的深刻了解,远非读几部科幻作品发表几篇评论的研究者可及。《中国科幻史话》完美的诠释了厚积薄发的意义,没有几十年的科幻认知积累,又怎能做到如此游刃有余?
第四部分“梗概”,即将中国百部科幻精品进行高度压缩概括,象筛子一样滤去描述细节和水分,只剩下情节要点以供迅速阅读。这种概括看似简单,但成文又颇为不易。首先要通读原文,对小说有整体性的认识,其次要删繁就减,牢牢把握重要之处不可删,多余之处不可留的原则。如果说小说原文是充满水分的海绵,厚实沉重,那么概括便是最大限度的压缩饼干,占用最小的空间和最短的时间。读完一百部作品,再一一进行压缩,其工作量和难度可想而知。
但这种概要却十分必要,因为在科幻作品越来越多的今天,对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和时间严重紧缺的现代人而言,读完一部小说尤其长篇需要巨大的精力投入与时间投入,有的读者便想以最快速度了解主干情节,研究者也需要情节和要点的引用。因此便需有人代他们阅读,用最简洁的语言将小说复述出来,名著压缩恰恰投合了这样的需要。与第一部分的客观,第二、三部分的主观不同,第四部分更多考验了一个科幻作家的复述能力和增删技巧,当我们看到董仁威先生不仅压缩了那些历史上的名篇,还将当代新作家的作品进行了有效压缩,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前人的路子,不由人赞叹这种学术勇气与视野的宏阔。四个部分首尾相连,层层递进,彼此呼应,成为一个自足的巨大架构和体系,展现出流经百年的科幻之河。
对正统的科幻史而言,往往不断重复那些历史认定名家名篇,内容、范围、写作方式甚至观点都大同小异,陷入一种无可挽救的雷同中,连章节设定、作品节选都没有显著差别。因此,很难找到这部科幻史与那部科幻史的迥异之处。然而董仁威先生的《中国科幻史话》却是不同的,尤其是其强大的鲜活性、民间性、亲历性在同类科幻史著作中引人注目,达到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本书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对中国当代科幻作家大范围的深入挖掘,这在众多科幻史著作中应是绝无仅有的。
想最快的了解中国科幻的历史与现在,想知道某种作品产生的堂前幕后,想整体感知中国科幻生生不息的发展,阅读《中国科幻史话》是一条最好的捷径。我们需要这样别具一格的科幻史,需要这种更为鲜活、更具生命力的科幻史,愿这样的史话越来越多。
徐彦利
女,河北保定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现为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系主任、副教授。自1996年起发表作品,出版长篇科幻小说《奇幻森林历险记》一部,文学评论著作《先锋叙事新探》《中国当代小说主潮》《中国当代小说流变史》等四部。自2000年起至今,一直担任科幻杂志栏目特约撰稿人。目前已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百余篇,漫画脚本《潘北北的幸福生活》《神奇的糖糖果果店》等,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普通刊物论文二百余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