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时间


中国科幻大事记

(1891年至2017年)

 

董仁威 编

吴岩 姚海军 杨枫 阿贤 任冬梅 审校

 

目 录

  (一)中国科幻初创期(清末民国时期,1900年至1949年)

  (二)中国科幻发展期(新中国成立后至“清污”运动前,1950年至1983年)

   (1)中国科幻的第一次热潮

   (2)中国科幻的十年断裂期(“文化大革命”)

   (3)中国科幻的第二次热潮(粉碎“四人帮”后的1976年至1983年)

   (4)中国科幻的八年断裂期(“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后的1984年至1991年)

  (三)中国科幻成熟期(1991年《科幻世界》创刊至2009年)

  (四)中国科幻黄金期(2010年至今)


(一)中国科幻初创期

  科幻小说这个门类是舶来品,是随着中国门户被西方列强打开后由外国传教士引入中国的。

  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英国殖民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国的大门,逼迫大清国被动地实行“开放”,通过不平等条约,将广州、福州、厦门、上海、宁波作为对外开放的口岸。

鸦片战争.jpg

     “祸兮福所倚”,外国传教士随着坚船利炮,踏进了大清国的大门,并给国民带来了西方的近代科技知识。他们在广州、香港、福州、上海、宁波等地开设书局,大量翻译出版西方的科学技术读物和科普读物,带来了中国第一次科普热潮。

     19世纪90年代初,一个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来到中国,翻译了美国作家爱德华·贝拉米的科幻小说(曾称为科学小说、理想小说等,近代苏联和中国始称科幻小说,下同)——《回顾:公元2000-1887》,中文译名:《回头看纪略》,1891年由《万国公报》第35册开始连载。这是科幻类型小说引进中国的元年。

万国公报189212.jpeg

  1904年,荒江钓叟创作的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发表,连载于《绣像小说》,是中国第一篇原创科幻小说,虽然这部小说明显可以看出受法国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的影响,但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中国科幻小说,它极好地把章回小说的形式和科幻小说的内核结合起来。但这部小说虽未完成,仅发表35回,但已达13万字。小说描写了一个叫龙孟华的湖南人,参与反清革命,流亡海外。日本友人玉太朗发明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飞艇,载着他在世界各地寻找失散的妻子。在已发表部分的结尾处,一些来源不明的人驾驶着远远超过人类科技水平的气球飞临海岛。故事中暗示他们来自月球,并把龙孟华和他的妻儿一起带去月球游历去了。

月球殖民地小说.jpg

  荒江钓叟是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的鼻祖,1904年成为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的元年。

  以后,华人翻译家成为翻译引进国外科幻小说的主力,世界科幻科普型科幻小说的一代宗师——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不断地在中国翻译出版,世界科幻社会型科幻小说的一代宗师——英国作家威尔斯的科幻小说也被引进中国,在中国翻译出版。

  同时,一批中国原生代科幻作家,从晩清原创科幻小说萌芽起至民国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前,都是科幻小说的草创期。他们不断探索科幻小说的创作形式,陆续创作了多种风格的科幻小说。在这一时期,以科普为目的的科普型科幻是主流,以原生代最重要的科普科幻作家顾均正为旗手。同时,在中国遭受百年屈辱的历史环境下,忧国忧民的社会型科幻创作的数量最多,以中国现代文豪、中国科幻原生代社会型科幻小说“恶托邦”流派的旗手老舍所著长篇科幻小说《猫城记》最为重要,这是中国科幻草创期出现的一部具有世界水准的作品。

  中国科幻的草创期延续了50余年,至新中国建立前戛然而止。在中国科幻的草创时期,涌现出的科幻作家和科幻翻译家,有梁启超、鲁迅、徐念慈、荒江钓叟、劲风、薛绍辉、陈寿彭、吴弱兰、凤仙女史、陈鸿碧、张昭汉、筱竹(高行健)、包天笑、徐桌呆、鲁哀鸣、李薇香、老虬、吴镇之父、吴趼人、陆士锷、碧荷馆主人、周楞伽、许地山、毕倚虹、熊吉、秋山、顾均正、张毅汉、林纾、郑振铎、茅盾、李林、黄裳等30余人;作品晚清有创作的42部(篇),译作73部(篇),民国时期没有准确的统计数,但不论是译作,还是原创科幻小说,都比晚清时代多许多。

 

1891

11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来到中国,翻译了美国作家爱德华·贝拉米的科幻小说《回顾:公元2000-1887》,中文译名:《回头看纪略》,由《万国公报》第35册开始连载。这是科幻类型小说引进中国的元年。

 

1892

3

  《回头看纪略》在《万国公报》第39册连载完毕。

 

1898

5月11日

  《中国官音白话报》第7期开始连载改名为《百年一觉》的李提摩太译美国作家毕拉宓(爱德华·贝拉米)的科幻小说:《回顾:公元2000-1887》。

 

1900

  经世文社刊行逸孺译凡尔纳科幻小说:《八十日环游记》。这是华人翻译科幻小说的肇始,也是西方科普型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作品进入中国的开端。

八十日环游记.jpg

 

1902

11月14日

  在梁启超创办的《新小说》创刊号上开始连载由卢藉东、红溪生据太平三次的日译本《五大洲中海底旅行》转译(该译本据英译本转译)的凡尔纳科幻小说:《海底旅行》(后更名为《海底两万里》)。

 

1903

  鲁迅译凡尔纳科幻小说:《月界旅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鲁迅译凡尔纳科幻小说:《地底旅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鲁迅翻译小说.jpg

 

1904

  荒江钓叟创作的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发表,连载于《绣像小说》,是中国第一篇原创科幻小说,虽然这部小说明显可以看出受法国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的影响,但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中国科幻小说,它极好地把章回小说的形式和科幻小说的内核结合起来。但这部小说虽未完成,仅发表35回,但已达13万字。荒江钓叟是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的鼻祖,1904年也成为了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的元年。

 

1905

  徐念慈(笔名东海觉我)原创的华语科学小说:《新法螺先生谭》(1904年徐念慈的系列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史》连载,前二部为《法螺先生记》和《法螺先生续记》,为翻译小说)连载完毕,徐念慈是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的肇始者之一,中国原生代科幻代表作家之一。

新法螺先生谭.jpg

9月19日

  吴研人《新石头记》在上海《南方报》连载(1908年40回标“社会小说”出版),是社会型科幻的代表作之一。

 

1906

  中国科幻原生代代表作家之一包笑天发表原创科幻小说《梦想世界》。

 

1908

  包笑天发表原创科幻小说《世界末日记》《空中战争未来记》。

 

1909

  中国科幻原生代代表作家之一许指严在《小说时报》上发表科幻小说(标为理想小说):《电世界》。

 

1912

10

中国科幻原生代社会型科幻“乌托邦型”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鲁哀鸣,在汉口人道学社出版了科幻小说《极乐地》(标社会主义小说),描述一群造反失败者漂流到一个叫“快乐岛”的小岛上,建立全面美好的理想社会的故事。

 

1913

9

  侦探小说大师,同时也是世界科幻小说巨匠的英国小说家柯南道尔的长篇科幻小说《失落的世界》(时译名为《洪荒鸟兽记》)由李薇香译,在《小说月报》第四卷上发表。

 

1915

4

  现代科幻小说的一代宗师——英国科幻小说家威尔士(即威尔斯)的《时间机器》,由心一翻译,译名《八十万年后之世界》,由上海进步书局出版;同时,威尔斯1895年创作的科幻小说《火星与地球之战争》(后译为《星际战争》)由心一译、进步书局出版,这是西方社会型科幻小说之父威尔斯的作品进入中国的开端。

10月20日

  中国科幻原生代社会型科幻“乌托邦型”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老虬,在《大中华》第1卷发表科幻小说《解甲录》(标理想的政治小说)。

大中华第一期.jpg 


1916

1月1日

  中国科幻原生代代表作家之一,社会型科幻“狂想型”流派的旗手之一秋山的《消灭机》在《中华小说界》第3卷第1期发表。作品描述了一种有摄魂功能的新武器——清灭机,并以此为科幻内核,编织出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社会型科幻“狂想型”流与科普型科幻的创作理念相对立,并不要求小说具有科普功能,而是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一种奇特的工具或武器,然后围绕这种机器展并故事。这种类型的科幻小说,相当接近于中国当代提倡的“核心科幻”。

 

1917

  中国科幻原生代代表作家之一,社会型科幻“反乌托邦型”流派的旗手之一毕倚虹的《未来之上海》在上海时报馆出版,这是“反乌托邦型”流派的代表作之一。他描绘了百年后的上海,虽然科技发达,人们的生活过得也好,但社会政治腐败、道德沦丧,在百年后的今天,看看这篇小说,警示意义非凡。

 

1920

  中国科幻原生代代表作家之一,社会型科幻“狂想型”流派的旗手之一徐桌呆的科幻小说:《不老泉》发表在《小说新报》上。

 

1923

10

  徐桌呆的社会型科幻“狂想型”流派代表作、长篇科幻小说《万能术》开始在《小说世界》上连载,这是中国的第一部完整的原创长篇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也是一部有十万字的长篇科幻小说,但未写完)。

 

1926

1月10日

  中国科幻原生代代表作家之一、“科普型科幻”的旗手顾均正在《学生杂志》1926年第13卷第一期发表原创科幻小说《无空气国》。

学生杂志.jpeg

 

1932

  中国现代文豪、中国科幻原生代社会型科幻小说“恶托邦”流派的旗手老舍,以旧中国为模特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猫城记》,这是一部具有世界水准的小说,后来代表世界文坛最高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曾经钟情于它。主人公乘坐飞船来到火星,遇到当地智慧生命猫人,目睹猫人国灭亡后半年,乘法国探险飞船回到地球。猫人社会是个虚拟的火星国家,影射着千疮百孔迟早要灭亡的旧中国社会。这是一部典型的社会型科幻小说,学者将其归类为乌托邦小说的反面“恶托邦”,即一个令人绝望,不灭亡就没有出路的社会。贯穿着全文始终的有一件物品——迷叶,这个使猫人须臾不得离开的粮食替代品,发挥了巨大的毒害作用,是猫人社会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作为药物能医好个人却治死了国家,正是残害我们国人一个多世纪的鸦片的缩影。

 

1935

  中国科幻原生代代表作家之一筱竹(高行健)在《科学世界》发表《冰尸冷梦记》,其科学内核是70年后才出现的“人体冷冻”技术,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具有世界水准的科幻小说之一。

 

1939

  顾均正创办《科学趣味》杂志,陆续在杂志上发表根据译作《和平的梦》《伦敦奇疫》《在北极底下》及顾均正原创科幻小说《性变》。

科学趣味第一卷.jpg

 

1940

  顾均正译著科幻小说集(包括翻译、改编及原创的《和平的梦》《伦敦奇疫》《在北极底下》及《性变》等4篇作品)以《在北极底下》为名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作品集。

  许地山创作《铁鱼底腮》(潜艇)发表,是中国一篇与军事国防工业有关的科幻小说。

 

1941

  包天笑的科幻小说《无婴之村》在《小说月报》11期上发表。

 

1942

7月1日

  包天笑的科幻小说《两性之国》在《小说月报》22期上发表。

12月1日

  徐桌呆的科幻小说《火星旅行》在《大众》第2号“小说”栏发表。

 

1943

  熊吉的科幻小说《千年后》发表,描述了人类移民外太空各星球时高度发达的科技下的生活,幻想了“人造子宫”等现代正在变为现实的技术。这是一部社会型科幻“反乌托邦型”流派的科幻小说,表达了对理想社会中,抹杀人个性、自由,千篇一律的生活的不满。


(二)中国科幻的发展期(1949年至1983年):新中国成立后至“清污运动”前

  从1949年至1983年,新中国出现了两次科幻热潮,一次是建国后至“文革”前,一次是“文革”后至1983年。

  因战乱,原生代科幻作家,如顾均正、筱竹等,不再从事科幻写作。新中国作家,以郑文光为先驱,在没有借鉴的情况下,开始科幻创作。以后,随着凡尔纳等西方科幻作家和苏联科幻作家科幻名作的翻译出版,中国科幻小说水平不断提高,从1949年至1983年,新中国出现了两次科幻热潮,出现了引起世界关注的科幻大师郑文光,出现了中国科幻的第一部畅销书《小灵通漫游未来》。

小灵通漫游未来封面.jpg

  这一时期是中国科幻经历了新中国建立后的断代后,重新起步,逐步发展的时期,在中国的两次科幻热潮中,虽然其中有一个“文革”的断代,但这一时期的作家领军人物均为郑文光,“文革”的断代只是科幻作品的断代,科幻作家则在两个热潮时期并未断代,涌现了一支有影响力的连续不断的优秀科幻作家队伍,并实现了中国科幻的中兴,我们将这个时期称为中国科幻的中兴时期。中兴时期的代表性科幻作家有7位: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肖建亨、刘兴诗、王晓达、魏雅华,称为中国科幻中兴代“八贤”。此外,中兴时期延续的30余年间,这个群体中还有迟叔昌、于止、郭以实、徐青山、王国忠、饶忠华、赵世洲、稽鸿、鲁克、宋宜昌、王亚法、尤异、郑渊洁、金涛、缪士、吴岩、谭楷、吴显奎、迟方、姜云生、绿杨、达世新、张静、等优秀科幻作家及300余名发表过科幻小说的作者。

  从1982年至1983年批判科幻为“精神污染”始,出现了七年中国科幻的空白期,这是中国科幻断代最明显的时期。


(1)中国科幻的第一次热潮

  在中国科幻的第一个热潮期,以新中国科幻小说之父郑文光为首,主要是为儿童写作,作品多为科普型科幻。

 

1950

12

张然著准科幻小说《梦游太阳系》出版,以梦的形式普及太阳、月亮、木星、火星、土星、水星、天王星的知识,实际是一篇科普小说,是中国科幻第一次热潮的序幕。

梦游太阳系 张冉.jpg 

1951

9

  三联书店出版薛殿会著准科幻作品《宇宙旅行》,叙述的方式活泼生动,知识趣味强,成为读者爱不释手的书籍,多次再版。

薛殿会 宇宙旅行.jpeg 

1954

  郑文光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发表,在北京掀起了一股天文热,是新中国出现的第一篇科幻小说。

 

1956

  中国中兴代代表科幻作家之一迟叔昌的科幻小说《割掉鼻子的大象》发表。 

  中国中兴代代表科幻作家之一鲁克的科幻小说《到月亮上去》发表。 

 

1957

  郑文光的《火星建设者》在苏联世界青年联欢会上获得科幻小说奖,这是我国科幻小说获得的第一个国际奖项。

 

1960年 

  中国中兴代代表科幻作家之一、重文学流派的旗手童恩正的科幻小说《古峡迷雾》发表。

古峡迷雾.jpg

  中国中兴代科幻代表作家之一王国忠的科幻小说《迷雾下的世界》发表,小说文学性强,是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出现的肇始者之一。

 

1962

  从1957年开始进行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凡尔纳全集》隆重出版。

  中国中兴代科幻代表作家之一、重科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刘兴诗的科幻小说《北方的云》发表。

  中国中兴代科幻代表作家之一肖建亨的科幻小说《布克的奇遇》发表。

布克的奇遇 肖建亨.jpg 

1965

  肖建亨的科幻小说《奇异的机器狗》《小凡漫游“海底之光”》《火星一号》《铁鼻子的秘密》等发表。 


(3)中国科幻的第二次热潮

  “文革”使中国科幻中断十年之后,于文革结束的1976年即开始复苏。第一次热潮时期涌现出的科幻作家郑文光、童恩正、肖建亨、刘兴诗等纷纷归来,新人不断涌现,如叶永烈、王晓达等,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科幻小说,使中国的科幻小说走向成熟,直至1982-1983年,一场批判科幻小说的恶浪使这次中国科幻的热潮戛然而止。

  在中国科幻的第二次热潮期,除科普型科幻、少儿科幻继续发展外,以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肖建亨、王晓达为首,主张科幻文学首先是文学,写作了许多成人科幻作品,形成了中国科幻的重文学流派,创作了《战神的后裔》(郑文光)、《珊瑚岛上的死光》(童恩正)、《沙洛姆教授的迷雾》(肖建亨)、《黑影》(叶永烈)、《波》(王晓达)等文采斐然的优秀科幻小说,向世界水平进军,郑文光率先成为公认的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幻大师。

 

1976

  中兴代代表作家之一叶永烈登场,他的科幻小说《石油蛋白》在《少年科学》第一期发表。

少年科学1.jpg 

1977

  中兴代代表作家之一肖建亨发表科幻小说《密林虎踪》,是第一次科幻热潮中最先归来的老科幻作家。

 

1978

  叶永烈的科普型科幻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首印150万册,开中国科幻小说畅销书的先河。

  童恩正的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发表,这是中兴代科幻作家重文学流派代表作之一。

  刘兴诗科幻小说《陨落的生命微尘》发表。

 

1979

  1月20日,童恩正在《文汇报》上发表《幻想是极其可贵的》,以及随后发表的《我对科学文艺的认识》,阐释了他对科幻小说首先是文学的观点,科幻小说的文学性重于科学性,从科幻小说是科普的工具旧传统中解放出来,开启了科幻小说重文学流派,并成为这个流派的旗手。他的这一主张,得到郑文光、肖建亨、叶永烈等中兴代代表作家的赞同,并在科幻创作中陆续付诸实施。同时,维护旧传统的刘兴诗等重科学流派的科幻作家,同重文学流派的科幻作家,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关于科幻小说“姓文”或“姓科”之争,直至因为政治因素的介入,毁灭了中国的一代科幻热潮,使中国的科幻发展进入低潮。

  郑文光的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发表,这是新中国出现的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

飞向人马座 郑文光.jpg

  郑文光的《太平洋人》在《花城》杂志发表,是郑文光“复合幻想构思”赏识的代表作之一。

  王晓达的科幻小说《波》在《四川文学》杂志发表,这是一篇不以儿童为对象的小说,开“成人科幻”的先河。

  吴岩科幻小说《冰山奇遇》发表,当时仅17岁的高中生“小荷才露尖尖脚”,后来成长为中国当代科幻领军人物之一。

 

1980

2

  刘兴诗《美洲来的哥伦布》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他科学设想型科幻的代表作。 

美洲来的哥伦布.jpg

  郑文光社会型科幻代表作之一《古庙奇人》发表,是他对科幻写作方法进行多方位探索的重要成果。

12

  肖建亨代表作《沙洛姆教授的迷雾》在《人民文学》发表,这是他突破中国科幻小说以科普为目的而写作的重文学流派的力作。

  《科学文艺译丛》在江苏创刊。

  《科学文艺》达到每期二十万份的发行量。

  全国发表了超过300篇科幻小说,这是空前的数字。

  童恩正的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功,上映后受到欢迎,家喻户晓,这是国内第一部科幻电影。

珊瑚岛上的死光.jpg 

1981

  郑文光社会型科幻代表作之一《命运夜总会》发表。

  叶永烈社会型科幻代表作《腐蚀》发表。

魏雅华社会型科幻代表作《温柔之乡的梦》发表。

  《科幻海洋》在北京创刊。

  《智慧树》在天津创刊。

智慧树1.jpg

  《中国科幻小说报》在黑龙江创刊。

 

1982

4月24日

  《中国青年报》“长知识”栏目发表鲁兵《不是科学,也不是文学》,批判叶永烈科幻小说:《自食其果》,釆用“文革”中“泼妇骂街式”的文风,开了一个坏头。

5月23日

  四川科幻作家以童恩正为首,王晓达、贾万超、刘佳寿、董仁威、谭楷等12人联名,在《文谭》杂志1982年8月总第四期上发表《童恩正等12人关于叶永烈的联名信》,批评鲁兵《不是科学,也不是文学》一文,是以“谩骂代替讲理”的歪风邪气,声援叶永烈。但是,正义的声音太弱小,淹没在卷土重来的“极左”分子一片乱打的棍棒声中,使科幻小说在中国迅速衰退,乃至消失。

12月21日

  《中国青年报》“长知识”副刊发表文章,同时批判叶永烈和童恩正。 

北京科普出版社创办新刊《科幻世界:科学幻想作品选刊》,四个月内连出三期。这个刊物只选摘全国报刊已发表的科幻作品,是很罕见的科幻选刊。

科幻世界 选刊.jpg

  《中国科幻小说报》9期试刊后未能正式出版即停刊。

 

1983

  《中国青年报》“科普小议”继续发表批判叶永烈、童恩正、魏雅华等的文章,随后,掀起了一股批判科幻小说的恶浪,将对叶永烈科幻小说《黑影》的批判提高到政治高度,被称之为“科幻小说中的《苦恋》”(白桦的小说,批精污运动中的典型)。

4

  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在批判科幻的热浪中,“中暑”突发脑血栓,半身不遂,从此退出中国科幻的历史舞台。

11

  叶永烈在北京香山科幻小说座谈会上宣布“挂靴”,从此转行写人物传记,以后再也没有回归。

  《科幻海洋》和《科学文艺译丛》相继停刊。


(4)中国科幻的八年断裂期

1984

  郑文光长篇科幻小说《战神的后裔》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这是郑文光的绝唱,是科幻小说民族化、中国化的代表作。

战神的后裔 郑文光.jpg

  《科学时代》停刊。

 

1985

5

  程嘉梓长篇科幻小说《古星图之谜》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古星图之谜.jpeg 

1986

  《科学文艺》和《智慧树》杂志联合举办首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科学文艺》部分甲等奖由吴显奎、缪士、孔良、杨志鹏、魏雅华的作品斩获;《智慧树》部分甲等奖由迟方、王晓达、刘兴诗、洪梅的作品获得。

  姚海军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创办《星云》。《星云》为我国第一本科幻爱好者杂志。第一期手刻蜡纸印刷,内容以科幻动态和科幻评论为主。

星云 杂志.jpeg

5

  《智慧树》杂志停刊,中国只剩下《科学文艺》一家杂志发表科幻小说。

 

1989

  《智慧树》杂志停刊后,由《科幻世界》独家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举行,童恩正著《在时间的铅幕后面》获一等奖。

  《科学文艺》更名为《奇谈》。

奇谈1.jpg

(三)中国科幻成熟期(1991年《科幻世界》创刊至2009年)

  在中国科幻断代的八年中,虽然也有少量科幻小说发表,但是,总体来看,出现了集体沉默的现象。只有在1991年,四川的《科学文艺》改刊为《科幻世界》,并成功地召开了影响力极大的世界科幻协会WSF年会后,才开始复苏的。

科幻世界第1期.jpg

  在这一时期,新生代领军人物之一王晋康提出了“核心科幻”理论,他主张,在科幻小说是文学而非科普文这个共识的基础上,一篇科幻小说应有一个与科学有关的核。以一个好的科幻构思作为一篇科幻小说的核。核心科幻作品与其他科幻不同的是,它特别依赖于一个好的科幻构思。

  核心科幻的代表作有刘慈欣著《三体》、王晋康著《天父地母》、何夕著《天年》、江波著《银河之心》三部曲等。

三体三部曲.jpg

  “核心科幻”流派作家并不排斥其他类型的科幻作品,主张科幻文学的多元化。这是中国科幻文学走向成熟的开始。这样,在新生代科幻作家中,就出现了以核心科幻为特色,后来居上的刘慈欣,科幻大家何夕,以及非核心科幻的代表作家韩松等四位新生代科幻作家领军人物,我们称他们为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中的“四大天王”或“四大巨星”。

  同时,虽然受到主流核心科幻圈的误解,在注重科幻构思的前提下,重人文关怀的社会型科幻有了很大发展,以韩松为代表的社会型科幻拿出了具有世界水准的长篇科幻小说《红色海洋》,开始引起世界的关注。

韩松红色海洋.jpeg

  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群以《科幻世界》创刊为断代的起点,以新世纪出现一批80后的杰出科幻作家为断代的下限。

  新生代科幻作家群中还有潘海天、杨鹏、柳文扬、赵海虹、凌晨、杨平、苏学军、郑军等代表作家,同“四大天王”一起,形成中国科幻新生代的十二大顶梁柱。同时,还有500余名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过科幻小说的作者。

  进入21世纪,中国科幻持续发展,出现一批更新代科幻作家,  更新代科幻作家中,有的在20世纪末己初露锋芒,如陈楸帆、程婧波、萧星寒、冯志刚等,都曾在这一时代在《科幻世界》“校园科幻”“每期一星”等栏目上发表过科幻小说,但发表有影响的科幻小说却是在21世纪头十年。而更新代的另一些代表作家:江波、夏笳、郝景芳、钱莉芳、迟卉、拉拉、长铗、飞氘、刘维佳、梁清散、谢云宁、罗隆翔、陈茜、龚钴尔、万象峰年、米泽、何大江、萧星寒等,都是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才开始发表科幻作品,并崭露头角的。在21世纪头十年,除涌现出22颗科幻明星外,还有尹冰峰、马伯庸(非主业,偶尔写科幻小说)、燕垒生(非主业,偶尔写科幻小说)等50余名优秀科幻作家,以及在《科幻世界》《科幻大王》两个专业科幻刊物及其他文学刊物和科普刊物发表过科幻小说的科幻作者600余名。

  更新代科幻作家群与新生代科幻作家群一起,使中国科幻创作走向成熟,开始出现具有世界水平的作品,如刘慈欣后来惊动世界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诞生。

    

1991

  《奇谈》更名为《科幻世界》。

  世界科幻协会WSF年会在成都召开,为“科幻”正了名。

1991WSF年会.jpg

  1991年2期,中国新生代科幻四大巨星之一韩松初露头角,在《科幻世界》校园科幻中发表科幻小说《流星》。

  韩松《宇宙墓碑》获台湾幻象杂志的“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

  1991年5期,中国科幻新生代四大巨星之一何宏伟(后改名何夕)发表《一夜疯狂》。

5月20日

  第三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在成都锦江大礼堂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吴岩教授在国内首创科幻文学课程,标志着新时期国内科幻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开始。在吴岩老师感召下,国内大学众多老师也纷纷从事科幻教学,开设科幻课程,孕育影响更多喜爱科幻的人。

 

1992

  韩松《宇宙墓碑》刊登在《科幻世界》杂志1992年5期,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何夕的《光恋》发表,这个未来的中国科幻顶梁柱之一开始崭露头角。

  第四届银河奖举办。

 

1993

  中国新生代科幻四大巨星之一王晋康发表幻文学处女作《亚当回归》,逐渐成为独领风骚十来年的中国新生科幻作家的顶梁柱,形成以王晋康倡导的“核心科幻”理念为特色,由王晋康引领的中国新生代核心科幻流派作家群。

 

1994

  山西《科幻大王》创刊,以中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

科幻大王94创刊号.jpg

  第五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在成都举办。

94年银河奖.jpg

  北京师范大学吴岩在美国讲学期间,参加了在俄亥俄州戴顿市召开的米兰尼科幻会议。会上,吴岩展示了从中国带去的《科幻世界》和由科幻迷姚海军主办的《星云》科幻迷杂志。此后,吴岩和张劲松应邀参加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科幻研究会年会,在会上跟日本学者巽孝之、美国学者伊丽莎白·霍尔教授等共同参加了关于非英美科幻的对谈。

 

1995

4月8日

  第六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在成都举办。

  应杨潇主编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吴岩开始担任《科幻世界》副主编。

 

1996

7月14日

  第七届银河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1997

  《科幻世界》杂志社在北京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美国和俄罗斯5名宇航员出席,上万名科幻迷参会,使中国科幻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极大地提高。

97国际科幻大会.jpg

7月28日

  第八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办。


1998

3月27日

  第九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

 

1999

4月18日

  第十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

6

  中国科幻新生代四大巨星之一、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刘慈欣崭露头角,刘慈欣在《科幻世界》发表两篇作品《鲸歌》和《微观尽头》。

  《科幻世界》第七期发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与高考作文题重合,舆论大哗,使科幻的影响力极大提高。

科幻世界99年7期.jpg


2000

  《科幻世界》杂志创造了38万份年订单的奇迹,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

7月11日

  第十一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在成都举行。

2000年银河奖颁奖会.jpg


2001

1

  阿来、吴岩、杨鹏参加香港中文大学跟美国加州大学共同举办的“香港2001数码文化研讨会” 并在“中国日”当天做相关报告。

5

  北京师范大学吴岩参加在纽约州举办的美国科幻研究会年会,并作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科幻的发言。

11月3日

  第十二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2002

8月8日

  第十三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在成都郫县听江浦举行。

 

2003

  第十四届银河奖在成都举行。

  受王泉根教授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吴岩在国内首次设立科幻文学方向硕士点。

  在姚海军的主持下,《科幻世界》杂志社启动“视野工程”,《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世界流行科幻丛书》《中国科幻基石丛书》陆续出版,其中《世界科幻大师丛书》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一套科幻丛书,《中国科幻基石丛书》推出了钱莉芳的《天意》、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等畅销书,将中国的科幻出版从杂志时代推向了畅销书时代。

天意钱莉芳.jpg

 

2004

5

北京师范大学吴岩教授“科幻文学的理论和体系建设”课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这是国内首个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的科幻项目,标志着我国学术理论界对科幻文学关注。

  科幻迷杂志《星云》在出版20余期后停刊。《星云》杂志对推动中国科幻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科幻与后现代学术研讨会”,邀请王逢振、王建元做主题报告。

7月27日

  第十五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在成都郫县听江浦举行。


2005

1

  福建人民出版社《世界科幻博览》创刊。

  第十六届银河奖在成都举行。

8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跟北京科学技术协会合作召开“想象力、创造力与科幻研讨会”。美国作家吉奥弗瑞·兰迪斯、中国作家吴岩、赵海虹等出席会议。

9

  付昌义在南京工业大学开设《科幻文学欣赏》课程,至2017年已开课二十三次,逾两千余人选修。

 

2006

  刘慈欣《三体》(三部曲)的第一部在《科幻世界》连载达半年多,引起科幻圈内轰动。

7月31日

  第十七届银河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

2006年银河奖颁奖.jpg

10至12月

  由金涛主持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幻与民族自主创新”项目开题。郭曰方、吴岩、郑培明等为主要参与者。

  南京工业大学联合南京市其他高校举办南京市高校第一届科幻文化节,姚海军、王晋康参加了此次活动。

 

2007

4至5月

  吴岩在意大利迪利亚斯特出席“FEST科学博览会”并参加科幻论坛。吴岩还在当地报纸发表文章介绍中国科幻。

8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2007中美科幻峰会”,伊丽莎白·霍尔、查理斯·布朗、大卫·布林等美国作家和张之路、吴岩、杨鹏等中国作家到场。

8月24日至27日

  由四川省科协主办、《科幻世界》杂志社协办, 2007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奇幻大会在四川科技馆隆重召开。数十位中外科幻、奇幻作家、幻想画家、科学家,中外嘉宾举办18场激情澎湃的主题演讲报告会,场场精彩;场外,还有超大型科幻书展、奇幻画展、幻迷藏品展。白天,全国高校社团方阵、COSPLAY真人秀盛装上演;夜晚,幻迷大串联、主题PARTY烛光梦幻。大会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07国际科幻奇幻大会.png

  同时,第十八届银河奖举办,“中国科幻银河奖”正式更名为“银河奖”。在原有的“科幻小说奖”和“年度最受欢迎的外国科幻作家奖”基础上,增设三项大奖,即长篇奇幻小说奖、中短篇奇幻小说奖和科幻美术奖。

2007银河奖颁奖.jpg

  韩松、秦莉、姚海军、吴岩等在日本横滨出席65届国际科幻大会,并做了三个论坛发言。

11

  《世界科幻博览》停刊。

12

  南京工业大学举办南京市高校第二届科幻文化节,王晋康参加活动并在南京先锋书店进行《蚁生》签售活动。南京市高校科幻协会联盟也在活动期间成立,并聘请王晋康担任科幻联盟顾问。

 

2008

2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召集国内各领域专家共同召开“诺贝尔奖获奖作家多丽丝·莱辛科幻小说学术研讨会”。王逢振、张开逊、韩松、宋宜昌、吴岩、杨鹏等在会上发言。

  因5·12特大地震,第十九届银河奖颁奖典礼未举行。

7

  受林文宝教授邀请,吴岩在台湾台东大学人文学院主讲《科幻文学》暑期课程。这是内地学者第一次被邀请到台湾主讲科幻课程。

 

2009

6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跟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合作,在北京中关村第四小学召开“张之路科幻作品研讨会”。张之路、韩松、王泉根、吴岩、陈晖等到会。

10月11日

  上海高校科幻联盟成立科幻苹果核。在同济大学举办了幻想节,中国科幻奇幻界的许多重要人物,包括王晋康、韩松、陈楸帆、潘海天等出席。

  因甲流,第二十届银河奖颁奖礼未举行。



(四)中国科幻黄金期(2010年至今)

  2010年至今,以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创办为起点,中国科幻迎来了黄金时期。

星云奖核心团队.jpeg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团队

吴岩、韩松、刘慈欣、董仁威、王晋康、何夕、姚海军


  在这个黄金时期里,中国科幻面临的社会环境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一是科幻发表阵地持续扩大,除《科幻世界》《新科幻》与四川人民出版社和重庆出版社发表科幻作品的老阵地外,许多大型名牌文学刊物《人民文学》《收获》《十月》以及新刊物《文艺风赏》《超好看》《科幻Cube》《最幻想》《科学画报》等杂志,人民邮电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新星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希望出版社、湖北少儿出版社、大连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等许多出版社,发表科幻小说,出版科幻图书。

  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举办,除科幻世界的银河奖以外,中国有了另一个科幻作品和作家的激励机制,推动着中国科幻的热潮兴起。

  三是随着刘慈欣、郝景芳获雨果奖,政府重视科幻,使这个热潮不断发酵。

刘慈欣 刘宇昆.jpg

  四是大批以培养科幻新人为目的官办和民办奖项的兴办,如清大紫育教育集团与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合办的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征文活动、北京蝌蚪五线谱的科幻征文活动,深圳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的科幻征文活动,华为终情局与北京青蜜科技联合举办的超短篇小说征文活动,成都赛凡科幻空间举办的未来科幻大师征文活动,奥秘杂志社举办的科幻征文活动等等,打破了《科幻世界》独家培养科幻人才的窘境,使批量优秀科幻新星在每年数万科幻作者的基础上涌现出来。这批优秀的科幻之星,传承了新生代、更新代的优良传统,锐意创新,形成了基础更加牢固,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的全新代科幻作家,涌现出张冉、宝树、滕野、墨熊、付强、阿缺、顾适、王侃瑜、灰狐、吴霜、陈奕璐、康乃馨、念语、陈梓钧、索何夫、王立铭、桂公梓、廖舒波、钛艺、犬儒小姐、王元、孙望路、陈虹羽、星海一笑、刘洋等25颗中国科幻未来的希望之星。全新代、更新代、新生代三代生机蓬勃、上千上万人组成的中青年科幻作家和科幻作者队伍,驰骋中国科坛和文坛,创作了大量高水平,不少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作品,许多科幻原创作品正在被改编摄制成国产科幻大片、影视连续剧、动漫游戏作品等,使中国科幻进入一个黄金时期。

 

2010

1

  丁丁虫凭借小说《死亡考试》获得第九届台湾倪匡科幻奖首奖。

7月18日

  在北京颁发首届中文幻想星空奖,是一项由三丰、兔子瞧等人发起的民间纯公益性文学奖项,旨在奖励年度优秀的科幻奇幻等类型的中文幻想文学作品,江南《上海堡垒》获最佳长篇小说奖、韩松《暗室》获最佳短篇小说奖,还有受欢迎翻译小说奖由《穿越时空的少女》获得。

8月7日

  第二十一届银河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

2010银河奖.jpg

8月8日

  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举办的首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在成都学府影院举办。刘慈欣因出版《三体》等众多优秀科幻作品及韩松因出版《红色海洋》等众多优秀科幻作品,而双双获得最佳科幻作家奖,王晋康的《十字》和香港作家谭剑的《人形软件》获最佳长篇小说奖,姚海军获最佳科幻编辑奖。

首届星云奖.jpg

  同时,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在成都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宣告成立。吴岩、姚海军、董仁威为共同发起人,吴岩担任会长,刘慈欣、韩松、王晋康担任副会长(以后陆续补选何夕、黄海、陈楸帆、江波为副会长),姚海军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仁威担任监事长。中国有了一个科幻共同体组织。

11

  北京师范大学吴岩教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参加“STEM在教育中”国际研讨会并做中国科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发言,这是中国科幻研究首次进入国际科学教育方面的学术会议。

 

2011

4

  吴岩和李广益在美国夏威夷参加亚洲研究协会大会,在“晚清科幻研讨会”担任点评人和发言人。

5

  科幻苹果核在上海成功举办幻想节。

8月27日

  由科幻苹果核承办的第二届中文幻想星空奖(2010年度)颁奖典礼在上海卢湾区瑞金二路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举行,五大奖项获奖者:最佳中长篇小说奖《三体Ⅲ·死神永生》刘慈欣,最佳短篇小说奖《伪人算法》迟卉,最受欢迎中长篇翻译小说奖《坟场之书》(英国尼尔·盖曼),最受欢迎短篇翻译小说奖《图灵苹果》。

11月12日

  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举办的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在成都四川科技馆举办。刘慈欣、王晋康获得最佳科幻作家奖,刘慈欣的《三体Ⅲ:死神永生》获最佳长篇小说奖,何夕的《人生不相见》获最佳中篇小说奖,韩松的《再生砖》获最佳短篇小说奖,吴岩获最佳科幻传播奖。

二届星云奖.jpg

10月16日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与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科联奖”科幻征文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化学南楼报告厅举行。著名科幻作家夏笳、凌晨、郝景芳、郑重应邀出席活动。首届科联奖。易斯《长城》获短篇科幻小说一等奖,朱昱锦《别了机器人》获中长篇科幻小说一等奖。

  第二十二届银河奖颁奖典礼未举行。

 

2012

5

  科幻苹果核在上海成功举办幻想节。

8

  吴岩、北星、陈楸帆、夏笳、郝景芳、汪梅子等在美国芝加哥参加世界科幻大会,并在会议上会见了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余丽丽。

10月27日

  第二十三届银河奖在四川科技馆举行颁奖典礼。

11月17日

  第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在成都四川科技馆举办,开始设立金、银奖。王晋康的《与吾同在》获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金奖,台湾作家张系国《多余的世界》获中篇金奖,陈楸帆的《G代表女神》获短篇金奖,江波获最佳新秀金奖。

三届星云奖.jpg

  北京师范大学吴岩教授“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课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立项资助,这是国内首个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立项资助的科幻项目。林建群、贾立元、高寒凝、梁清散、夏笳、姜振宇等参加了项目的研究。

  在第二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与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科联奖”科幻征文中,郑鹏骥 《冬至》 获短篇一等奖,长篇一等奖空缺。

11

  吴岩教授在北师大组织并参加第二届STEM IN EDUCATION研讨会科幻与科学教育工作坊。

 

2013

5

  科幻苹果核在上海成功举办了幻想节。

7

  梁清散、陈奕潞、高寒凝、邓韵、乔息等在日本作为嘉宾参加第二届国际科幻系列研讨会和日本科幻大会,走访东京、大阪、京都、广岛、福岛等六个城市,做五次公共讲演或跟作家的对谈。

10月4日

  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在山西太原南宫举办,陈楸帆《荒潮》获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金奖,程婧波《开膛手在风之皮尔城》获中篇金奖,张冉《以太》获短篇金奖。陈楸帆获最佳新锐科幻作家金奖。本届开始设立最佳原创少儿科幻图书,杨鹏《超时空大战》获金奖。

四届星云奖开幕.jpg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与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开展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科联奖”科普科幻征文活动中,科幻类作品:孙望路的长篇科幻小说《北极往事》获一等奖,陈梓钧的长篇科幻小说《不惧风暴》获二等奖,郑鹏骥 《契合期》获短篇一等奖。

11月15日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四川省科协、《科幻世界》杂志社联合主办首届中国科幻产业论坛。众多科幻作家参加。

  第二十四届银河奖在成都金沙剧场举行颁奖典礼。

 

2014

5月8日

  首届“大白鲸世界杯”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颁奖仪式,在大连渤海明珠酒店举行。该奖是大连出版社同北师大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大白鲸世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大白鲸世界杯”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旨在实现了儿童文学界与科幻文学界两界的联手,为少年儿童共同打造优质的幻想文学。此次少儿科幻小说左炜《最后三颗核弹》获二等奖,唐哲《未来拯救》获三等奖。

  北京师范大学吴岩教授在国内首次设立科幻文学方向博士点,并招收科幻文学博士,姜振宇(2015)、肖汉(2016)分别考取就读。

7

  北京师范大学吴岩教授与威斯康星大学克莱尔分校鲍德珍教授、南京工业大学付昌义、东南大学周蓉在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参加第三届STEM IN EDUCATION研讨会,并在会议上组织科幻与科学教育工作坊。

  吴岩、高寒凝、高珊在法国亚眠参加法国科幻大会,吴岩做关于《法国科幻在中国》的发言。

5月17至18日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科幻文学再出发”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召开。

5

  科幻苹果核在上海成功举办了幻想节。

9月20日

  第二十五届银河奖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举办。

25届银河奖.jpg

11月2日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的挂靠单位——时光幻象公司主办、果壳网承办的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办,宝树的《时间之墟》获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金奖。程婧波《开膛手在风之皮尔城》获中篇金奖。平宗奇的《智能型人生》获短篇金奖,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短篇银奖。杨鹏的《校园三剑客》获最佳少儿科幻图书金奖。

五届星云奖.jpg

11月4日

  国家副主席在北京与35位科普科幻工作者代表座谈,表达了国家层面支持科幻创作的态度。

  《三体》的英文版由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译出,由著名的托尔出版社推出,英文版名为《三体问题》(The Three-Body Problem)。《三体》英文版一推出就受到美国主流媒体关注,并广受好评。

三体英文版.jpeg

12月11日

  《新科幻》官方新浪微博发布声明:于2015年正式停刊。

新科幻2014终刊.jpg

  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与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开展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科联奖”科普科幻征文活动中,科幻类作品:吴恢宙《新航海时代》获短篇一等奖;程超《数之遗迹》获中长篇一等奖。

 

2015

2月8日

  第二届“大白鲸世界杯”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颁奖仪式,在大连香洲花园酒店举行。谭丰华少儿科幻小说《突如其来的明天》获一等奖。

3

  首届(2014)中国科幻坐标奖从2015年启动,组委会由拉兹、三丰、竞天泽三人组成,随后《北京晚报》成为合办单位,共选出43篇小说进入推荐目录,邀请到69位评委参与评选,最终选出短篇类和中篇类两项的冠军、亚军、季军和优胜奖作品,郝景芳《北京折叠》获短篇类冠军,宝树《人人都爱查尔斯》获中篇类冠军。

5

  科幻苹果核在上海成功举办了幻想节。

8月23日

  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三体》获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这是不仅是中国作家,也是亚洲作家第一次在这个全世界最高的科幻奖项中获奖,创造了中国科幻的一个纪录。

刘慈欣背景字体.jpeg

9月1日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光明日报共同举办“《三体》与中国科幻原创力研讨会”。李敬泽等文学评论家以及吴岩、姚海军等科幻文学专家,围绕科幻文学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展开研讨。

9月12日

  第二十六届银河奖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颁奖。

26届银河奖.jpg

9月14日

  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会见科幻作家刘慈欣、科幻电影编剧周文武贝、《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中国科普作协理事长刘嘉麒、北师大教授吴岩等,再次表达对科幻的支持和对获奖的肯定。

0.jpeg

10月18日

  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办,长篇空缺,张冉的《大饥之年》获中篇金奖。陈楸帆的《开光》获短篇金奖。左炜的《最后三颗核弹》获最佳少儿科幻图书奖。本届开始设立科幻电影创意奖,吴霜、王侃瑜编剧的《云雾》(电影剧本大纲,王侃瑜原作)获金奖。

六届星云奖.jpg

12月12日

  中国首个具有公益性的原创科幻文学奖项——第一届“晨星·晋康”科幻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深圳市南山文体中心小剧场隆重举行,这是中国第一个以科幻作家冠名的科幻文学奖,由马国宾等人发起的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会主办。无奖的《我的同学刘大壮》获得最佳微科幻奖;夹缝貉的《失败达人的愉快挽歌》获得最佳短篇奖;何涛的《永生之梦》获得最佳中篇奖。萧星寒的长篇《决战奇点》荣获大赛的特别奖“晋康奖”。另有十部长篇科幻小说获得资助。

首届晨星.jpg

 

2016

1月5日

  第三届“大白鲸世界杯”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更名为“2015年‘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在北京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举行。王林柏少儿科幻小说《拯救天才》获特等奖(钻石鲸作品),马传思少儿科幻小说《你眼中的星光》获一等奖(玉鲸作品)王晋康少儿科幻小说《真人》、彭绪洛《重返地球》、童瑞平《绿美人》获三等奖(银鲸作品)。

2

  百花文艺出版社成全主持的一份科幻杂志《科幻CUBE》创刊。

科幻cube创刊.jpeg

4月7日至9日

  北京大学影视与文化研究中心、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和《现代中文学刊》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研讨会在中国海南省海口市举行。

5

  科幻苹果核在上海成功举办幻想节。

6月1日至11日

  3D科幻舞台剧《三体》在上海文化广场成功首演,8月至11月,首轮全国巡演历经北广深、成都、重庆等众多一二线城市,上座率高达90%以上,盛况空前。

6月15日

  由蝌蚪五线谱主办的第五届“光年科幻小说征文奖”比赛结果公布,吕默默、王元的《半世》获长篇小说一等奖,王元的《按照规定》获中篇小说一等奖,灰狐的《弹震症》获短篇小说一等奖,钟云的《无忧世界》获剧本一等奖。

6月17日

  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举办的为期两天的“科幻文学”主题工作坊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来自多个国家的嘉宾学者做了20余场科幻研究的主题发言。

8月19日

由成都时光幻象公司(世界华人科幻协会挂靠单位)和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首届全球华语科幻电影星云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虽然评奖颁奖活动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毕竟开创了科幻电影评奖活动的先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专业的科幻电影奖项。

8月23日

  第74届雨果奖颁奖典礼在美国堪萨斯城举行,雨果奖“中短篇小说奖”由现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主任郝景芳《北京折叠》(Folding Beijing)强势摘得。这是继2015年刘慈欣《三体》获奖之后,中国作家再一次摘得雨果奖。

0-1.jpeg

9月8日

  中国科协于2016年9月在北京举办以“科学创想智遇未来”为主题的“2016中国科幻季”活动。

9月8日上午

  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举行中国科幻大会,宣布中国科幻季开幕,国家副主席出席开幕式,表明国家层面对中国科幻事业的重视。

2016中国科幻大会.jpg

9月8日下午

  2016中国科幻高峰论坛暨首届“水滴奖”颁奖典礼举办,冯志刚科幻电影剧本《日覆一日》获剧本类一等奖。

9月8日晚

  第二十七届银河奖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颁奖。

银河奖三十周年.jpg

9月9日

  由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组织的科幻明星进校园活动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并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未来全连接”首届科幻超短篇小说创作大赛颁奖典礼,滕野《至高之眼》获一等奖。

9月10日

  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主办的“科幻·中国与世界”国际科幻高峰论坛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举办,新华社、中国科协、中国作协4部级领导出席,表明国家层面对中国科幻事业和中国科幻产业的支持。同时,美国科幻奇协会主席、世界科幻大会主席、日本科幻作家协会会长与中国科幻作家领军人物吴岩、姚海军、刘慈欣等的对话,使华语科幻星云奖进入世界的视野。

0-2.jpeg

9月11日上午

  由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组织的中外40余名科幻作家在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举办与科幻迷见面及集体签名纪念活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中兴代、新生代、更新代、全新代科幻作家群的实力。

0-3.jpeg

9月11日晚

  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的挂靠单位——成都时光幻象公司与新华网有限责任公司、壹天文化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盛典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举办,揭晓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奖结果:江波凭《银河之心3·追光逐影》获最佳长篇科幻小说金奖,最佳短篇科幻小说金奖由陈楸帆《巴鳞》摘得,张冉的《太阳坠落之时》和顾适的《嵌合体》获最佳中篇科幻小说金奖,90后青年作家周敬之的《星陨3:沙漠的狼与公主》获最佳少儿科幻图书金奖,新加坡华人科幻作家胡绍晏获最佳新秀金奖,上海著名科幻爱好者组织-科幻苹果核获最佳科幻社团金奖。

七届星云奖.jpg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特设了科幻电影创意专项奖,何夕《天年》、江波的《银河之心》三部曲获金奖,并当场被北京壹天幻象影业购买影视改编版权,立即进入拍摄科幻大片程序。

  同时,在颁奖典礼上,还为清大紫育教育集团、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世界华人科幻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学生科幻征文活动颁发青少年最佳优秀科幻作品奖,由刘慈欣颁奖。

10

  吴岩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包德珍教授在北师大组织第四届STEM IN EDUCATION研讨会之科幻与科学教育工作坊。

11

  刘慈欣、蔡骏当选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这是中国文学界对科幻类型文学的肯定。

11月26日

  由中国首个科幻公益基金——深圳市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主办的第二届“晨星”科幻文学奖、第一届“晨星”科幻美术奖颁奖典礼在深圳市市民中心B座,工业展览馆多功能厅隆重举行。谭钢的《三日月》、武夫刚的《爱向世界末日》、夹缝貉的《愚神》和康乃馨的《鲲》分别获得最佳长篇小说、最佳短篇小说、最佳微科幻和最佳原创科幻剧本四大奖项,李一芃的《完美时代》获得未来之星奖,灰狐的《固体海洋》成为本届“晋康奖”的得主。

0-4.jpeg


12

  王晋康和吴岩当选中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这是中国科普界对科幻的重新肯定。

0-5.jpeg

12月3日

  为纪念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出版500周年,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乌托邦与科幻文学研究”国际会议在中国北京市召开。来自中、美、日等国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思想史视野中的《乌托邦》”“乌托邦与批判理论”等话题进行了研讨。

0-6.jpeg

12月24日

  由赛凡科幻空间主办的第五届未来科幻大师奖颁奖典礼在成都博物馆举行,武夫刚凭作品《红光》摘得大赛桂冠。

0-7.jpeg

  未来科幻大师奖于2012年创办,致力于发掘科幻新生力量。经过4年的发展,未来科幻大师奖累积投稿量近千篇,同时涌现出阿缺、灰狐、胡绍晏、念语等一批活跃在科幻文学创作一线的科幻作家。

9月至12月

  由新华网和成都八光分文化联合举办的“中国科幻口述史·四川篇”访谈活动历时两个半月圆满完成。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放眼中国科幻发展史,立足为推动当代科幻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四川,邀请包括杨潇、谭楷、流沙河、刘兴诗、王晓达、周孟璞、吴显奎、董仁威、何夕、姚海军等10位功勋卓著的在川科幻名家接受访谈,从人生里程到科幻之路,重构新中国以来科幻发展的历史全貌,跨领域、多视角地展现了中国尤其是四川科幻所走过的半个多世纪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充分见证了四川科幻人历久弥坚的执着与情怀,用鲜活的事例展现了四川科幻人为推动科幻事业蓬勃发展所立下的汗马功劳。全书不仅保存了珍贵的科幻口述史档案,还为中国科幻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史料。本书预计将在2017年4月问世。

 

2017

1月6日至10日

  《三体》舞台剧制作方Lotus Lee戏剧工作室,作为为数不多接受APAP(Association of Performing Arts Presenter)官方邀请的非国家级表演艺术团体的一个民营剧团,携作品《三体》舞台剧参加美国表演艺术家协会论展,引来大量业内人士及国外媒体驻足。

1月10日

  第四届“大白鲸世界杯”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更名为“2016年‘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在北京五粮液龙爪树宾馆举行。马传思《冰冻星球》获一等奖,张军《鲸灵人传奇》、刘兴诗《大唐故将军》、凌晨《凌波斗海》获三等奖。

1月10日

  首届惊奇电影创投会在北京W酒店举行,活动先后进行了开幕演讲、发展论坛、项目创投以及惊奇映像节开幕仪式等环节,王晋康的《七重外壳》先导片获最佳项目奖。

0-8.jpeg

3月6日

  2017法国想象力大奖(Grand Prix de l’Imaginaire公布候选名单,刘慈欣著《三体》(Le Problème à trois corps)进入外国小说类候选,刘宇昆著《终结历史之人》(L’Homme qui mit fin à l’histoire)进入外国短篇小说类候选。

(完)

 


海外华人科幻大事记

董仁威


北星 三丰 陈楸帆 黄海 吴岩 黄寰等提供资料并审改


★海外华人科幻大事记之欧洲北美★

 

  全世界的华人在欧洲及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地区发表科幻小说并逐渐引起世界科幻界关注,不断斩获世界科幻最高奖项星云奖、雨果奖及奖励新人的权威奖项坎贝尔奖,奖励英国出版的科幻小说的英国科幻协会奖,奖励法国出版的科幻小说的法国科幻协会奖,为美国出版的科幻读物设立的坎贝尔奖、为加拿大出版的科幻/奇幻读物设立的加拿大极光奖。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以伍家球为旗手的原生代(以50后为主体),以姜峯楠为旗手的新生代(以60后为主),以刘宇昆、刘慈欣(70后、80后)为旗手的更新代,走过了华裔科幻事业的初创期、成熟期,从21世纪10年代进入黄金期。

  中国科幻发现刘宇昆,刘宇昆发现中国科幻,对于世界了解中国科幻,中国科幻走向世界,都有非凡的意义,必须大书一笔。

  中国科幻是如何发现刘宇昆的?2008年,三丰发现了刘宇昆,联系读了刘宇昆《爱的算法》的陈楸帆,陈楸帆在网上和刘宇昆搭上线,主动承担起组织翻译刘宇昆作品的工作。在陈楸帆、译者和编辑的努力下,20094月号《科幻世界》“华裔作家刘宇昆专辑”发表了刘宇昆《爱的算法》和《单比特错误》两篇小说。这两篇佳作让中国科幻迷喜欢上他了。2012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刘宇昆科幻佳作选《爱的算法》,2013年获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科幻图书银奖,刘宇昆遂为中国大陆及华语科幻界熟知。

  更妙的是,刘宇昆作为译者也同样收获一尊雨果奖奖杯。关于刘宇昆的贡献,刘慈欣在领奖辞中说:“他以对东西方文化的广博的了解,做了大量勤奋和认真的工作,对这本书做出了近乎完美的英文翻译。作为一名非英语的科幻作家,能遇到宇昆是我最大幸运,在此向他表示诚挚的谢意。”新华社的电文:“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的第73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22日宣布,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科幻文坛最高荣誉雨果奖,这是中国人首次获得这一奖项。”

  首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人乃至亚洲人,首部获得雨果奖的翻译小说,首位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Best Novel)提名或胜利的华人。刘慈欣和《三体》(The Three-body Problem)的历史性地位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刘宇昆是如何发现中国科幻的呢?还是与陈楸帆有关。2011年陈楸帆将《丽江的鱼儿》(The Fish of Lijiang)的英文翻译稿发给刘宇昆,想听听他的修改建议。读完别扭的译文,小刘觉得与其修改、还不如重译。出于帮助朋友的初衷,他开始人生第一次作为译者的经历。结果,《丽江的鱼儿们》很快发表,并获得当年的科幻奇幻翻译奖。从那以后,刘宇昆一发不可收拾,短短数年内连续翻译了四部中文长篇科幻小说(除《三体》和《死神永生》,还有即将出版的《荒潮》和《三体X》)以及40多篇中短篇科幻小说,作者包括刘慈欣、韩松、陈楸帆、夏笳、宝树、张冉、程婧波、马伯庸、郝景芳等十多位有代表性的中国科幻作家。现在,他不仅自己翻译,还积极推动发展中文科幻的英译管道,比如启迪培训了朱中宜、言一零(Carmen Yiling Yan)、陆秋逸(S. Qiouyi Lu)等新译者,还有合作启动《Clarkesworld杂志的中文科幻项目。他主编的英译中文科幻小说集《看不见的星球》于2016年由托尔出版社出版。

 

1977

美籍华裔科幻作家伍加球(William F. Wu)在美国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

1986

美籍华裔科幻作家伍加球的短篇科幻小说《洪先生的虚张声势》(Hong's Bluff)获雨果奖和星云奖提名,让华人第一次与科幻最高奖亲密接触。

1991

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或译成特德·姜)著《巴比伦塔》(短中篇)获得星云奖并获得雨果奖提名。这是华人科幻作家第一次获得星云奖。

1992

姜峯楠以《巴比伦塔》(短中篇)《领悟》(短中篇)获坎贝尔新作者奖。

1996

《科幻世界》杂志1996年第8期发表伍加球的译作《祭祀》,这是华裔美籍科幻作家第一次介绍至国内。

1999

姜峯楠《你一生的故事》获西奥多·斯特金纪念奖(奖美国出版的年度最佳中短篇科幻小说)。

姜峯楠的《巴比伦塔》译文发表在《科幻世界》译文版1999年第7期。

2000

姜峯楠《你一生的故事》(长中篇)获雨果奖。这是华人获得的第一个雨果奖。

2002

姜峯楠的《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Hell is the Absence of God,短中篇)获得雨果奖,并于同年获得星云奖、轨迹奖。

2003

姜峯楠《地狱是上帝不存在的地方》(短中篇)获星云奖。

姜峯楠的《你一生的故事》作为“世界科幻大师丛书”的一种出版,这个世界著名的华裔科幻作家才广为大陆科幻迷所知。

2006

加拿大籍华裔科幻作家麦家玮《变体》(短篇)获加拿大极光奖(加拿大的科幻/奇幻作品年度大奖)

2008

姜峯楠《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短中篇)获雨果奖、星云奖。

姜峯楠《呼吸——宇宙的毁灭》(短篇)获英国科幻协会奖(奖英国出版的科幻小说)。

2009

姜峯楠《呼吸——宇宙的毁灭》(短篇)获雨果奖2009

姜峯楠《呼吸——宇宙的毁灭》(短篇)获轨迹奖(美国出版的年度最佳科幻/奇幻作品)

2010

尤吉·福斯特(Eugie Foster,中文名不祥,原姓“梁”)《面具时代》(短中篇)获星云奖提名。

2011

姜峯楠《软件体的生命周期》(长中篇)获雨果奖,并获轨迹奖。

麦家玮,蔡文信(主编)《龙与群星》(这是本亚裔作家科幻奇幻小说集)获加拿大极光奖的最佳相关作品奖。

余丽莉(E. Lily Yu)凭《马蜂和无政府主义蜜蜂》(The Cartographer Wasps and the Anarchist Bees)获得雨果奖最佳短篇提名。

2012

刘宇昆《手中纸,心头爱》(短篇)获星云奖及雨果奖。

余丽莉《马蜂和无政府主义蜜蜂》(短篇)获坎贝尔新作者奖。

2013

刘宇昆《物哀》(短篇)获雨果奖。微像文化已买下《物哀》的影视改编权。

刘宇昆《爱的算法》获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科幻图书银奖,刘宇昆遂为中国大陆及华语科幻界熟知。

2014

朱中宜《谎言之水从天而降》(短篇)获雨果奖

2015

刘慈欣(翻译:刘宇昆)《三体》(长篇)获雨果奖,这是华人首次获得长篇类雨果奖,亚裔作家首次获得雨果奖,中国作家首次获得雨果奖。

蔡文信《深红色的天空》(短篇)获加拿大极光奖。

毕家怡《卦与蜜蜂》(诗歌)获加拿大极光奖。

2016

郝景芳《北京折叠》(短中篇)获雨果奖,这是中国女作家首次获得雨果奖。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驻北美联络站站长北星负责邀请到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美国星云奖)主席凯特·兰博赴北京参加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嘉年华,同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董仁威、姚海军、吴岩对话,促进华人科幻事业走向世界。

艾丽莎·王(美籍华/菲裔)《填不饱的女儿》(短篇)获星云奖。

刘宇昆《王的恩典》(长篇处女作)获轨迹奖。

艾丽莎·王(美籍华/菲裔)凭暗黑系奇幻《填不饱的女儿》(Hungry Daughters of Starving Mothers)获星云奖,并获得坎贝尔奖提名。

2017

120

根据姜峯楠《你一生的故事》改编的科幻大片《降临》在中国内地上映。

226

在美国好莱坞举行的第89届奥斯卡颁奖礼上《降临》获得最佳音效剪辑奖。

美籍华/菲裔女作家艾丽莎·王的两篇作品同获星云奖提名:《留在这里你肯定会淹死》(Youll Surely Drown Here If You Stay)获星云奖短中篇提名,《雷电与野花的第一次置换》(A Fist of Permutations in Lightning and Wildflowers)获星云奖短篇提名。 

44

刘慈欣《死神永生》获雨果奖2017年最佳长篇科幻小说提名,最终获奖名单将于八月十一日公布。


★海外华人科幻大事记之中国台湾★

 

1968

912

张晓风科幻小说《潘渡娜》发表,这是台湾发表的第一篇科幻小说。

10

台湾科幻小说鼻祖之一张系国《超人列传》在《纯文学》杂志发表,这是他发表的第一篇科幻小说。

1216

台湾科幻小说鼻祖之一黄海《航向无边的旅程》在《中华副刊》上发表,这是他发表的第一篇科幻小说。

1976

张系国在台湾《联合报》开辟“科幻小说精选”专栏,促进了台湾科幻小说的发展。

1977

11

吕应钟创办《宇宙科学》,发表少量科幻小说。

1978

《少年科学》创刊,发表科幻小说。

1979

11

黄海科幻小说集《银河迷航记》出版。

1980

《台湾时报》举办“中国科幻小说大展”,展出了张系国、倪匡、黄海、吕应钟、章杰(张之杰)等台港科幻作家作品,新手郑文豪的作品引起关注。

吕应钟科幻论著《科幻文学》出版,这是华人科幻界出版的第一部科幻论著。

3

《飞碟与科学》《新少年》杂志创刊,发表章杰等人的科幻小说。

1981

2

《台湾时报》举办“第二届中国科幻小说大展”。

8

张之杰创办《科幻文学》季刊,出刊一期后停刊。

1983

《大众科学》46期推出“科幻专辑”。

1984

张系国主持在《中国时报》上开展科幻征文活动,张胜泓的《问》、张大春的《伤逝者》获奖。

1985

《中国时报》上开展第二届科幻征文活动,叶言都的《我爱温鲁娜》等6篇作品获奖,次年辑成《七十四年科幻作品》一书由知识系统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86

《中国时报》上开展第三届科幻征文活动,改为“张系国科幻征文”奖,叶言都的《迷鸟记》等6篇佳作于次年辑成《七十五年科幻作品》一书由知识系统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87

《中国时报》第四届科幻征文奖(附“张系国科幻征文”奖)活动举办,廖志坚《深蓝色海洋》获奖。

1988

《中国时报》附设“张系国科幻征文”奖活动举办。

1989

《中国时报》附设“张系国科幻征文”奖举办,叶李华的《戏》获第一名,大陆作者孙占魁的《魔方监狱》获佳作奖。

1990

科幻期刊《幻象》创刊。

1991

《幻象》主办,联合大陆《科学文艺》杂志及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报刊,举办“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征文活动,科幻小说奖首奖由大陆作家韩松的《墓碑》获得,作品在《幻象》刊出。

1993

8

《幻象》杂志停刊。

1994

幻狮文学奖“科幻小说奖”举办,张启疆《老大姐注视你》获首奖。

5

《中外文学》246期推出“科幻文学专号”。

7

张系国在《联合报缤纷版》推出“互动科幻文学”。

19979

蒋淑芬教授在“‘交通大学’通识中心”开设科幻文学课程,开台湾大学有学分的科幻文学课程先河。

1998

2

《科学月刊》2月号刊出“科学与科幻”专辑。

1999

专业科幻网站“科科网”创站,次年因经费不足夭折。

2000

叶李华在《天下文化》推出“科·幻”专辑。

2001

由台湾“国立”交通大学、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办、台湾科幻作家叶李华担任主持人,倪匡、张系国、叶言都担任评委的首届“倪匡科幻奖”创办,这是一个专为中文科幻小说面对全球华人而设立的奖项。本奖宗旨为表彰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倪匡之终生成就,为表彰科幻小说家倪匡先生之终生成就,提倡中文科幻小说创作与欣赏,并促进华人世界对科技想象力之重视。自第四届起与“国科会”科普奖合办。第一至第十届得奖作品,已结集出版为《上帝竞赛》《百年一瞬》《笨小孩》与《死亡考试》四本书。

首届倪匡科幻奖获奖名单

小说奖

首奖(并列)∶李知昂《可怕的幸福》,杨慎绚《阿兹海默诊疗室》

三奖(并列)∶徐庆雯《魔俑》,陈湘婷《病》

佳作∶高志峰《Memory Bank》,陈婉菁《宽头》

评论奖

首奖∶柯乔文《我,卫斯理——谈倪匡科幻小说中的叙述人称策略》

二奖∶张雅琪《最高段的人性玩法~倪匡专利》

三奖∶郭宏伟《嫁接优势——倪匡科幻小说吸引力何在?》

佳作∶向鸿全《科幻的慰藉——论倪匡科幻中的中国想象》,王正良《科幻与命运的双向书写——从倪匡的《命运》附篇十七年说起》

2002

第二届倪匡科幻奖举办。

二届倪匡科幻奖获奖名单

科幻小说创作

首奖∶高志峰《上帝竞赛》

二奖∶李崇华《奇异点》

三奖(并列)∶陈冠华《老王》,黄千耀《实验鼠》

佳作∶李伍薰《回家》,杨孟哲《台北市立殡仪馆》

科幻与科学论述

首奖∶从缺

二奖(并列)∶叶琬玲《由911到末日或不朽》,杜加维《谈“科幻”作为“科学荒谬”的解药》

佳作∶李静《科幻、神话与现实》,罗际扬《从研究人员看科幻与现实的落差》,王正良《科幻与科学的一线之隔》

2003

第三届倪匡科幻奖举办。

三届倪匡科幻奖获奖名单

科幻小说创作

首奖∶龙俊荣《皇陵的秘密》

二奖∶马小珊《上街》

三奖∶李伍薰《创造新天地》

佳作∶王志玄《逃亡》,林兆基《真相》,宋易儒《宇宙历一九九九年四月四日》

科幻电影论述

首奖∶耿一伟《关於科幻文学命运的关键报告》

二奖∶黄允中《企业号·美国制造》

佳作∶江宗翰《魔鬼终结者的机器人形象》,胡培菱《“因为我爱,所以你才是”∶〈骇客任务〉中的救世主认证》,娄祥麟《科幻电影中的时空旅行与科学》

2004

第四届倪匡科幻奖举办。

四届倪匡科幻奖获奖名单

科幻小说创作

首奖(并列)∶陈巍仁《Ark-T》,王经意《百年一瞬》

三奖∶潘宜中《“我”这个混帐无赖》

佳作∶郑年亨《岛屿湖》,黄显庭《子夜巴士》,陈冠华《玛雅》,杨佩萤《结婚进行曲》

科技狂想曲

首奖∶连庆伟《逛街》

二奖∶张文哲《我们的美好阅读时光》

佳作∶黄政翰《十年后的冰箱》,郑朝明《十年后的黑板》,黄述凯《车天车地》

2005

第五届倪匡科幻奖举办。

五届倪匡科幻奖获奖名单

科幻小说奖

首奖∶魏嘉华《凯文,我们爱你》

二奖∶李宥楼《人鼠》

三奖(并列)∶林嘉伟《我想,我可能会向她求婚。》,宋盈儒《填鸭》

佳作∶李庆国《家境》

科技狂想曲

首奖∶张英《生物建材》

二奖∶符敦国《安如一号助眠枕》

三奖∶黄寰《“女娲补天仪”拯救地球》

佳作∶余明宪《2020光明大道》,陈心禾《2020年的辅具》,谭诚明《看医生》

2006

第六届倪匡科幻奖举办。

六届倪匡科幻奖获奖名单

首奖:刘碧玲《笨小孩 》

二奖:洪平《开心》

三奖:哆啦蒋《回家》

佳作:叶轩《人之所以为人》,蛟挽《灵药》,林穗君《截稿前的奇迹》

2007

第七届倪匡科幻奖举办。

七届倪匡科幻奖获奖名单

倪匡科幻奖(小说)

首奖:从缺

二奖:黑米《肥鹅肝》

三奖(并列):大雷神《气壮山河》、白谦《天堂之门》、陈李《机械本能》

佳作:祁佳仕《零和》、唐潮《情绪保险公司》、谭剑《免费之城焦虑症》

2008

第八届倪匡科幻奖举办。

八届倪匡科幻奖获奖名单

倪匡科幻奖(小说)

首奖:从缺

二奖:高竹岚《火金姑,叼位去?》

三奖:吴谁《食》

佳作:柚臻《声》、李兴春《强盗逻辑》、湖南虫《随身碟爱人》、夏霏《床边故事》

2009

第九届倪匡科幻奖举办。

九届倪匡科幻奖获奖名单

倪匡科幻奖(小说)

首奖:丁丁虫《死亡考试》

二奖:杨英《朝朝暮暮,暮暮朝朝》

三奖(并列):宝利玛《纯洁行销》、小麦《客星》

佳作:柚臻《无毛猴子》、TG《数学家的遗嘱》、夜透紫《Presque Vu

2010

黄海《寻找“幻”氏家族的荣耀》获首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评论奖。这是台湾科幻作家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举办的科幻奖项获奖。

第十届倪匡科幻奖举办。

十届倪匡科幻奖获奖名单

倪匡科幻奖(小说)

首奖:壹通《出不来的游戏》

二奖:乌奴奴《宅男战争》

三奖:陈浩基《时间就是金钱》

佳作:翼走《爱刑》、李维明《米和老米的那些事儿》、陶若舟《创世游戏》、吴谁《犹大福音 》

2011

叶李华宣布倪匡奖停办。

2012

张系国(洪范书店2012)《多余的世界》获第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

黄海《时间画廊》(《新科幻》20119月)获第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短篇小说银奖。

2013

台湾青年科幻作家李伍薰获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新锐科幻作家银奖。

2014

台湾青年科幻作家平宗奇《智能型人生》获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短篇小说金奖,并获最具潜力新作者奖;伊格言《零地点》、贺景滨《去年在阿鲁吧》获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银奖;

2015

李伍薰《3.5:强迫升级》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银奖,平宗奇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新秀银奖。

2016

张系国《下沉的世界:海默三部曲之二》获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银奖。


★海外华人科幻大事记之中国香港★

 

1954

赵滋藩(19241986)著科幻小说《太空冒险记》由亚洲出版社出版,为中国香港地区出版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为香港本土科幻文学的肇始者。

1960

扬子江(杨定安)著科幻小说《天狼A001号之谜》由香港艺美图书公司出版。

1962

倪匡开始用笔名“卫斯理”(韦斯利)写小说。第一篇小说名为《钻石花》,在《明报》副刊连载。至第四篇小说《蓝血人》起,卫斯理系列小说正式走向科幻系列。

1972

卫斯理系列小说《新年》发表后,倪匡暂停卫斯理系列小说的创作。

1978

卫斯理系列小说《头发》发表,被评为最受香港青年欢迎的小说,倪匡此后又回到了科幻小说的创作道路上。

1981

李星云(原名李崇庆)的科幻侦探小说《梦魔》由博益出版社出版。

1982

倪匡的原振侠系列第一部《天人》由博益出版社出版。

1984

张君默(原名张景云)反乌托邦长篇科幻小说《大预言》由香港天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85

陈宪玉著核战灾难题材科幻小说《香港浩劫》由博益出版社出版

1986

倪匡编剧科幻电影《原振侠与卫斯理》上映。

1987

倪匡与梁小中(石人)、哈公、黄维梁、胡菊人、张文达等发起成立香港作家协会,并出任会长。

倪匡编剧科幻电影《卫斯理传奇》上映。

黄易第一本科幻小说《月魔》,由香港博益出版社出版。

张君默长篇科幻小说“异象系列”之一《谍神》由香港天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88

张君默长篇科幻小说“异象系列”之一《蚁国》由香港天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89

张君默长篇科幻小说“异象系列”之一《宝图》由香港天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0

杜渐等主编的《科学与科幻丛书》由三联书店出版,是香港出版的第一个科幻期刊,可惜,当年出版4期后便停刊。

张君默长篇科幻小说“异象系列”之一《飞越彩虹》由香港天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楚云科幻小说集《时光之咒》由天地公司出版。

1991

黄易(原名黄祖强)出版社有限公司成立,陆续出版《覆雨翻云》《大剑师传奇》《时空浪族》《星际浪子》《寻秦记》《破碎虚空》《超级战士》《大唐双龙传》等玄幻科幻武侠小说。

黄易作品《寻秦记》《大唐双龙传》《覆雨翻云》相继被TVB搬上银幕,均获好评。

倪匡编剧科幻电影《卫斯理之霸王卸甲》上映。

张君默长篇科幻小说“异象系列”之一《异人》由香港天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2

倪匡编剧科幻电影《卫斯理之老猫》上映。

1993

移居加拿大的香港科幻作家杜渐由“聚贤馆”出版长篇科幻小说《思控机大阴谋》《逃出恐龙世界》。

1994

黄易结合历史、科幻、战争、谋略的《寻秦记》系列开始由黄易出版社出版。

杜渐由“聚贤馆”出版长篇科幻小说《超脑终极战》《即食面谋杀案》《基因再造计划》《宇航历险记》《女娲王国探秘》《黑龙探角》。

1995

《寻秦记》系列10150万字出齐。

宇无名(原名麦继安)“超科幻小说系列”第一部《无名咒》由“明窗”出版。

16岁科幻作家怒加(1978- ,原名颜金桫)长篇科幻小说《1999人类大审判》由“聚贤馆”出版。

1996

《寻秦记》港版25卷,修订珍藏版6卷出版。

1997

谭剑科幻小说集《虚拟未来》由“玲珑壁”出版。

童书作家周蜜蜜少年科幻小说“小小X档案系列”之《复制惊魂》《天宇追纵》由“萤火虫文化事业”出版。

科学普及出版社开始出版《杜渐科幻小说集》。

1998

谭剑长篇科幻小说《换身杀手》由“玲珑壁”出版,是香港首部赛伯朋克小说。

“杜渐科幻小说集”(10册)出齐(10册),包括首次出版的《机器人传奇》、《死光》、《雪山血魔》、《缩形实验》、《太空战士》等。

倪匡编剧科幻电视《卫斯理传奇》播出。

陈嘉铬长篇科幻小说《野心》由“七字头”出版。

1999

李逆熵科幻小说集《无限春光在太空》由“获益”出版。

2000

《蓝血人》一书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成为倪匡科幻小说的代表著作。

2001

吕应钟和吴岩合作《科幻文学概论》由五南出版公司出版。

古天乐主演、黄易原著古装穿越类科幻剧《寻秦记》由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作为2001TVB34周年台庆剧于1015日播出,夺得壹周刊电视大奖十大电视节目第一位,古天乐凭借该剧第二次获得万千星辉颁奖典礼最佳男主角奖。

2002

倪匡编剧科幻电影《卫斯理蓝血人》在香港及内地上映,受到追捧。

2003

电视剧《冒险王卫斯理》(又名《少年王》)播出。 

宇无名(原名麦继安)“超科幻小说系列”17部的最后一部《恐怖大王》由“无敌”出版。

13岁女中学生霜静的长篇科幻小说《过去未来》由“明窗”出版。

2004

霜静的少年科幻小说《寻找所罗门由“明窗”出版。

2010

谭剑《人形软件》由香港天行者出版社出版,获首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长篇奖。

2011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在香港注册(董仁威担任董事长的时光幻象(香港)有限公司旗下分门)。

2012

倪匡获得第31届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2014

《香港科幻巡礼》丛书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包括萧源的《时空之王》、杜渐《地底城的秘密》等。

2015

谭剑《光栅谋杀案》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银奖。


中国科幻人物长廊


董仁威/文 阿贤/校


目 录

      序

        一、原生代(1902-1949)

        ——中国科幻先驱者八仙

        二、中兴代(1949-1983)

        ——中国科幻中兴代七贤

        三、新生代(1991-2000)

        ——中国科幻新生代的十二根顶梁柱

        四、更新代(2001-2010)

        ——中国科幻更新代22颗明珠

        五、全新代(2010年至今)

        ——20颗希望之星

        六、中国当代科幻的海外兵团

        ——“十雄”助阵中国科幻崛起

        七、中国当代少儿科幻作家

        ——十三员大将组成的强大方阵

        八、“科幻掘金人”

    ——中国当代科幻的十大杰出编辑

    九、“指点迷津”的科幻评论家

    ——中国当代科幻理论界的十二杰

    十、中国当代科幻的志愿者大军

    ——中国当代科幻的72名“奉献者”

 

注:本文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科幻总目录》(来自网络)《科幻世界杂志总目录》(来自网络)《新科幻目录》(来自网络)《中国银河奖历届获奖名单》(时光幻象科幻博物馆藏)《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全名单》(时光幻象科幻博物馆藏)《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吴岩主编、内部资料)》,以及直接向50余位科幻作家发函采访所得资料为依据。




  中国的科幻文学是晚清时期随着被迫门户开放从西方引进的,梁启超和周树人是这个文类的肇始者。1902年,梁启超在自己主编的《新小说》杂志上连载《新中国未来记》,发表翻译小说《世界末日记》及译后记,是中国科幻小说的鼻祖,开启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元年;1903年,周树人(鲁迅)出版翻译凡尔纳名著《月界旅行》;1904年,荒江钓叟发表了中国第一篇原创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开启了原创中国科幻文学的元年。

  以后,在一百余年的发展史中,经历了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原生代,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兴代,到20世纪末的新生代,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更新代,至快速跨越期的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全新代,整体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一、原生代(1902-1949)——中国科幻先驱者八仙

  除翻译和原创科幻文学的肇始者梁启超、鲁迅、荒江钓叟外,从晚清至民国时期重要的科幻作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舍和顾均正,还有徐念慈、劲风、筱竹、包天笑、徐桌呆、鲁哀鸣、老虬、吴镇之父、吴趼人、陆士锷、碧荷馆主人、周塄伽、许地山、毕倚虹、熊吉、秋山等。40多年间,原创科幻小说作家寥若晨星,屈指可数的仅20余人。

  原生代科幻小说家不少人将科幻当成科普的工具,写作科普型科幻小说,还有不少人写未来的理想社会,理想中的中国,被称为“理想小说”。还有写“反乌托”的狂想型科幻。总之,着力创作社会型科幻和科普型科幻是原生代科幻作家的特点。

  1、荒江钓叟(本名不详,生卒年不详)

  他是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的开山之祖,他创作的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是中国第一篇原创科幻小说。

  2、徐念慈(1875-1908)

  原名蒸乂,字念慈,以字行;后又改字彦士,别号觉我、东海觉我、晚清诸生。江苏常熟人,著名翻译家。1905年,徐念慈创作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是中国原生代科幻作家原创科幻小说的先驱者之一。

  3、顾均正(1902年11月26日-1980年12月16日)

  现代科普作家、出版家、文学翻译家。出生于浙江嘉兴,逝世于北京。后来写的一些科学小品,刊登在《周报》《新文化》《科学大众》等杂志上,于1948年合成为《从原子时代到海洋时代》出版。

  1926年,顾均正在《学生杂志》上发表科幻小说《空气天国》。1939年,顾均正与索非先生合办起科学杂志《科学趣味》(共4卷),发表根据外国科幻小说改写增补的科幻小说《伦敦奇疫》《和平的梦》《在北极底下》等。

  4、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中国现代文豪,小说家,戏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1932年,老舍创作科幻小说《猫城记》,并在《现代》杂志连载,讲述的内容是一架飞往火星的飞机在碰撞到火星的一刹那机毁人亡,只剩下“我”幸存下来,却被一群长着猫脸的外星人带到了他们的猫城,开始了艰难的外星生活。

  5、筱竹(本名高行健,生卒年不详)

  1935年-1938年间,在《科学世界》上发表科幻小说《冰尸冷梦记》《杞人呓语记》《橡林历险记》《未来空袭记》,其中,《冰尸冷梦记》幻想了人体冷冻技术,不同凡响。

  6、包天笑(1876-1973)

  中国“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开路人,亦创作科幻小说,以1915-1942年间,创作了《三十年后的西湖》《爱之电》《活动的家》10余短篇科幻小说。

  7、徐桌呆(1880-1961)

  原名徐傅霖。从1912年起创作《秘密室》《不老泉》《访贼器》等数十篇科幻小说,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万能术》。

  8、许指严(l875-1923)

  1909年开始创作《电世界》《新旧英雄》《北极出险记》等多篇科幻小说。

 


二、中国大陆中兴代科幻作家(1949-1983)——中国科幻中兴代七贤

  从1949年至1983年,新中国出现了两次科幻热潮,一次是建国后至“文革”前,一次是“文革”后至1983年。在这两次高潮中,涌现出数十人组成的科幻作家队伍,其中,最著名的作家有七个: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肖建亨、刘兴诗、王晓达、魏雅华等“七贤”。

  中兴代科幻作家的特征是为儿童写作,大多为少儿科幻,以科普为目的,大多为科普型科幻。但在后期,通过科幻“姓科还是姓文”之争,在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的带领下,突破了科幻小说以科普为目的模式,同世界接轨,初步实现了与文学接轨,与国际科幻文学接轨,向科幻小说创作多元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郑文光(1929-2003)

  中国著名科幻作家,被称为中国大陆的科幻文学之父。1954年,郑文光在 《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成为中国科幻小说史上第一次高潮到来的标志。1957年,郑文光发表《火星建设者》,获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奖,是中国第一篇获国际大奖的科幻小说。

  郑文光前期的科幻文学作品主要是写给少年儿童看的,代表作有《火星建设者》《猴王乌呼鲁》等,中后期的科幻文学创作则成为与世界接轨的主流科幻文学,其代表作有中篇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命运夜总会》《太平洋人》,长篇科幻小说《神翼》《战神的后裔》等。他是中国科幻作家向世界水平进军的第一人,他的小说被介绍到欧美日本,被世界看重,并有许多国外研究生研究他的科幻文学作品。

  2、童恩正(1935-1997)

  考古学家、科幻作家。四川大学本科毕业,先后任峨眉电影制片厂编剧,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教授,美国匹茨堡大学终身教授。曾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是中国中兴代重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1960年大学时代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古峡迷雾》,影响了一代考古学者。他的科幻代表作《珊瑚岛上的死光》,获中国优秀小说奖,获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以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十部科普图书之一,并曾在1980年代初期被拍摄成电影,是我国大陆第一部科幻电影。童恩正的另一部长篇杰作《西游新记》,是中国大陆奇幻小说的奠基人。

  3、叶永烈(1940- )

  中国大陆科幻小说影响力最大的作家,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1979年3月,被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获1000元奖金,引起全国轰动,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人物。叶永烈的科幻小说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于1978年出版,累计销售量达300万册,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是中兴代中国少儿科幻的巅峰之作。以后,叶永烈向文学领域进军,发表《腐蚀》《黑影》,为文学界重视,不料,1982-1983年被当成“精神污染”被批判,从此退出科幻界。

  4、肖建亨(1930- )

  肖建亨是中兴代影响较大的科幻作家,苏州市文化局创作室专业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苏州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他的科幻代表作《密林虎踪》获1980年上海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科幻小说《布克的奇遇》(选入中等师范学校全国统编语文教材)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中篇科幻小说《梦》获中国优秀少儿文艺读物奖二等奖。1980年和1981年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沙洛姆教授的迷误》和《乔二患病记》,与童恩正、叶永烈、魏雅华一起,使中国的科幻小说进入主流文学的视野,是他对中国科幻文学的最突出的贡献。

  5、刘兴诗(1931- )

  中国中兴代科幻重科学流派的代表作家,1961年开始科幻小说创作。他主张科幻小说要以现有的科学研究为根据,甚至当作科学论文来写,把参考文献都写上。他用这样的理念写作的《柳江人的传说》至今未发表。但刘兴诗的优秀少儿科幻作品文学性很强,《美洲来的哥伦布》《北方的云》为其代表作。

  6、王晓达(1939- )

  任教于成都大学,曾任《成都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常务副主编、编室主任、编审、教授,是中国中兴代科幻作家中不多见的重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1979年王晓达发表处女作科幻小说《波》,后陆续发表50多篇科幻小说,有多篇作品被译为英、德、日和世界语在海外发行。

  7、魏雅华(1942- )

  是中国中兴代言情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温柔之乡的梦》《神奇的瞳孔》《丢失的梦》等。魏雅华曾以《温柔之乡的梦》荣获“北京文学奖”,以《女娲之石》荣获“青春文学奖”,以《远方来客》荣获“中国科幻小说首届银河奖”,以《天火》荣获“第二届银河奖”。

  他是中国科幻小说文坛最有争议的科幻作家,其作品《温柔之乡的梦》《神奇的瞳孔》《丢失的梦》《与机器人离婚》都曾经引起过激烈的论战和强烈的争鸣, 曾数次被中国作家协会所办的《作品与争鸣》所转载。

  8、其他中兴代科幻作家

  此外,30余年间,还有吴岩、鲁克、迟叔昌、饶忠华、王亚法、宋宜昌、尤异、缪士、谭楷、吴显奎、迟方、郑渊洁、金涛、绿杨、稽鸿、达世新、晶静、姜云生、赵世洲、王国忠等30余名优秀科幻作家和发表过科幻小说的科幻作者300余人。


三、新生代(1991-2000)中国科幻新生代的十二根顶梁柱

  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是在中国科幻界1983年因反精神污染被打压,沉寂八年后,在中国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孤军奋斗,逐渐培养出了一批新生代科幻作家。

  1991年,《科学文艺》改刊为《科幻世界》,专发科幻小说,一批人才陆续涌现出来,

  1991年2期,韩松初露头角,在校园科幻中发表科幻小说《流星》;1992年5期,韩松的科幻代表作《宇宙墓碑》发表。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1991年5期,何宏伟(后改名何夕)发表《一夜疯狂》,1992年发表《光恋》。这个未来的中国科幻顶梁柱之一开始崭露头角。

  1993年,另一员大将出现了,王晋康发表幻文学处女作《亚当回归》,逐渐成为独领风骚十来年的中国新生科幻作家的顶梁柱,逐渐形成以王晋康倡导的“核心科幻”理念为特色,由王晋康引领的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群。

  “四大天王”之首、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是最后出现的,在1999年才崭露头角。1999年6月,刘慈欣在《科幻世界》首次发表两篇作品《鲸歌》和《微观尽头》,同年首次凭借《带上她的眼睛》获得1999年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

  新生代科幻作家还有潘海天、杨鹏、柳文扬、赵海虹、凌晨、杨平、苏学军、郑军等代表作家,同“四大天王”一起,形成中国科幻新生代的十二大顶梁柱。以及一大批科幻作家和500余名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过科幻小说的作者。陈楸帆、张冉、程婧波等更新代、全新代科幻作家的领军人物,也在《科幻世界》的20世纪90年代“校园之星”栏目中发表处女作,“小荷才露尖尖角”。

  新生代科幻作家是中国“断代”八年后独立发展起来的,他们没有“框框”,受世界科幻大师的影响大于受中国科幻前辈的影响,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有更宽广的心胸容纳科幻创作多元化的理念,出现了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家和具有世界水准的代表作品。比如,“核心科幻”的旗手王晋康,“社会型科幻”的旗手韩松,“言情科幻”的旗手何夕等。

  1、王晋康(1948- )

  高级工程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迄今已发表短篇小说近百篇,长篇小说10余部,代表作《生命之歌》《蚁生》《天父地母》等,曾连获十余届中国科幻银河奖、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及终生成就奖。

  王晋康提出了“核心科幻”理论,他主张,在科幻小说是文学而非科普文这个共识的基础上,一篇科幻小说应有一个与科学有关的核。以一个好的科幻构思作为一篇科幻小说的核。核心科幻作品与其他科幻不同的是,它特别依赖于一个好的科幻构思。什么是好的科幻构思?他认为,这个科幻构思应该具有新颖性,是前无古人的,具有冲击力的,在作品中能够自洽。它同故事应该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抽去这个内核,整个故事就塌架了。科幻构思最好有一个坚实的科学内核,能符合科学意义上的正确。这儿所谓的正确,只是指它能够存活于现代科学体系之中,不会被现代科学所证伪。

  王晋康一方面主张核心科幻,但是,并不排斥其他类型的科幻作品,主张科幻文学的多元化。这样,在新生代科幻作家中,就出现了以核心科幻为特色,后来居上的刘慈欣,科幻大家何夕,以及非核心科幻的代表作家韩松等四位新生代科幻作家领军人物,我称他们为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中的“四大天王”,亦是中国当代科幻的四根顶梁柱。

  2、刘慈欣(1963- )

  中国科幻新生代四大天王之一,中国当代科幻四大顶梁柱之一,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第一人,其科幻长篇小说《三体》,被公认为中国当代科幻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1年获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2015年8月23日,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作家首次获该奖者。2015年10月18日,凭借《三体》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并被授予特级华语科幻星云勋章,该等级勋章只有获得国际最高科幻奖项雨果奖和星云奖的作家有资格获得。

  3、韩松(1965- )

  中国科幻小说具有世界水准的软代表作家和旗手,中国科幻新生代中的“异类”,中国当代科幻四大顶梁柱之一,其代表作《红色海洋》《2066之西行漫记》(新版更名为《火星照耀美国》)《地铁》《医院》,是中国科幻的重大收获。

  4、何夕(1971- )

  原名何宏伟,是中国科幻新生代四大天王之一,中国当代科幻四大顶梁柱之一。代表作《六道众生》《伤心者》《爱别离》等,长篇科幻小说《天年》是中国科幻的重大收获,获第27届中国银河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第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科幻电影创意奖金奖。

  5、潘海天(l975- )

中国科幻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现为竺灿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代表作为《克隆之城》《偃师传说》《大角快跑》《24格每秒天堂》等,多次获得银河奖。他在科幻小说创作中锐意创新,将“奇幻”引入科幻,模糊“技术”与“魔法”的界限等。

6、杨鹏(1972- )

  新生代中少儿科幻的旗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杨鹏在科幻文学领域辛勤耕耘,创作了大量获得读者喜爱的优秀科幻小说。十多年来,杨鹏一个人撑起了少儿科幻的天空。(详情见中国少儿科幻作家一节)

  7、柳文扬(1970-2007)

  中国科幻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科幻世界》等科幻杂志上发表多篇作品,代表作《外祖父悖论》《毒蛇》《去告诉她们》《一线天》《漩涡与大船》《冰盖》《去北方》《故事床》等,擅长创作惊悚悬疑类的科幻小说。

  8、赵海虹(1977- )

  女,中国科幻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浙江大学英语美文学硕士,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史博士,常年任教于浙江工商大学;教育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诗画中国——中国山水画史英文专题讲座”主讲。1996年开始在《科幻世界》《小说界》《少年文艺》等刊物发表小说,主要为科幻小说,已发表长篇科幻小说《水晶的天空》、中短篇科幻小说《桦树的眼睛》《伊俄卡斯达》《永不岛》《蜕》《宝贝宝贝我爱你》《1923年科幻故事》《世界》三十余篇四十余万字,小说集四部;翻译中短篇小说三十余万字,《群星,我的归宿》等译著3部,英文小说“Exuviation(《蜕》改写的英文版)”两度在美国发表。她的科幻小说风格独特,擅长立用浪漫主义的文学手法,表现科学技术对人类感情的冲击,充满青春气息。她的许多科幻小说却依然有一个推动小说发展的技术内核,诸多以奇想酝酿发挥的科幻点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

  9、凌晨(1972- )

  女,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现为《大众软件》杂志主编,中国科幻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鬼的影子猫捉到》《月球背面》《神山天机》《幻岛激流》,中篇小说《深渊跨过是苍穹》《睡豚,醒来》《黑暗隧道》,短篇小说集《天隼》《提线木偶》《信使》《猫》《潜入贵阳》等。作品以抒发浪漫炽烈的英雄主义情怀为特色。

  10、杨平(l973- )

  中国科幻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现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培训中心任职。1994年开始创作科幻小说。代表作品:《为了凋谢的花》、《裂变的木偶》《神的黎明》《MUD--黑客事件》《千年虫》等短篇小说,以及长篇科幻小说《冰星纪事》。杨平在科幻小说创作中,擅长使用诗意的语言赋予小说朦胧丰富的哲学意蕴。

  11、苏学军(1972- )

  中国科幻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现从商,代表作短篇小说《远古的星辰》《火星尘暴》《火星三日》,长篇小说《冰狱之火》和《星星的使者》。他的作品擅长于抒发英雄主义的情怀。

  12、郑军(1969- )

  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九部、评论著作两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三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而且他还参与了一些科幻影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四、更新代(2001-2010)——中国科幻更新代22颗明珠

  更新代科幻作家是在21世纪才发表科幻作品后“蹿红”,而为读者所知的。更新代科幻作家承上启下,这一批在中国科学的春天里成长进来的以80后为主体的新锐科幻作家,普遍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其中的佼佼者,有名校背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不少是高新技术行列的从业者,他们一方面传承了新生代科幻作家,特别是“核心科幻”作家的写作方法,但他们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他们的科技背景更加深厚,科幻视野更加开阔,并开始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比如陈楸帆的科幻现实主义,郝景芳的“无类型科幻小说”。他们的风格不能用其他三代科幻作家的某一位名家的风格来概括,而被称之为某某名家的“第二”。活跃于新世纪的这批科幻作家,学术界有人命名为后新生代科幻作家,有人命名为更新代科幻作家,我认同后一种命名。

  更新代科幻作家中,有的在20世纪末己初露锋芒,如陈楸帆、程婧波、萧星寒、冯志刚等,都曾在这一时代在《科幻世界》“校园科幻”“每期一星”等栏目上发表过科幻小说,但大批量发表有影响的科幻小说却是在21世纪头十年。而更新代的另一些代表作家:江波、夏笳、郝景芳、钱莉芳、迟卉、拉拉、长铗、飞氘、梁清散、谢云宁、罗隆翔、陈茜、马伯庸、万象峰年、米泽、尹冰峰、燕垒生、七月等,都是在21世纪伊始才开始发表科幻作品,并崭露头角的。

  1、江波(1978- )

  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研究生毕业,现在上海某外资企业从事半导体研发,是中国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及旗手之一。2003年发表处女作《最后的游戏》,迄今已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二十余篇,其中以《随风而逝》《洪荒世界三部曲》《湿婆之舞》《追光逐影》《星球往事》《十七号塔台》《千千世界》《時空追辑》最受读者喜爱,其代表作《湿婆之舞》曾被译成日文,在日本科幻杂志上发表。他是更新代作家中首先完成科幻长篇小说三部曲创作并出版的,他的《银河之心》三部曲(《天垂日暮》《暗黑深渊》《逐影追光》),是《三体》之后最受期待的银河尺度太空史诗。它展示了辉煌灿烂的人类银河文明、扑朔迷离的奇异空间谜题、空前惨烈的星际生死之战、永不熄灭的人类精神火焰。特别是第三部《逐影追光》,是一部有世界水准的杰作,获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金奖和科幻电影创意金奖。

  2、陈楸帆(1981- )

  北京大学中文/艺术双学士,清华大学/港大IMC硕士,现任国内估值最高的虚拟现实创业公司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是中国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及旗手之一,曾多次获得科幻星云奖、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等国内外奖项,作品被广泛翻译为多国语言,在许多欧美科幻主流杂志均为首位发表作品的中国作家。他提出了科幻现实主义的理论,其作品风格较为多元化,游离于现实与虚构的夹缝中,视角独特,注重语言的节奏感及结构上的形式感,题材涉猎广泛。陈楸帆的很多作品都有很强的哲学思辨和宗教意味。

  虽然陈楸帆1997年就开始发表科幻小说,但他的大量使之成名的科幻小说却是在21世纪头十年发表的。代表作长篇科幻小说《深瞳》2006年才出版。他的长篇科幻小说《荒潮》,获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金奖;短篇小说《开光》《巴鳞》,获华语科幻星云奖短篇小说金奖。

  陈楸帆代表作品还有《诱饵》《丽江的鱼儿们》《坟》《递归之人》《鼠年》等。

  3、郝景芳(1984- )

  女,中国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更新代“软科幻”的旗手。出生于天津,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06-200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毕业。《祖母家的夏天》荣获2007年《科幻世界》科幻小说银河奖读者提名奖,2014年,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获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2016年,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获第74届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奖。2016年6月,长篇科幻小说《流浪苍穹》出版。她的其他科幻代表作品有:《孤独深处》《去远方》《流浪玛厄斯》《星旅人》等。

  陈楸帆对郝景芳科幻小说的特点评论道:“景芳的小说令人着迷之处在于,它们并不能用单纯的科幻、奇幻、童话或者其他文学标签进行简单粗暴地概括。它们身上散发着诗意的纯粹的光芒,却又不失对现实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认,正像景芳本人一样,展现了中国(个人)在走向世界与开放过程中种种成长的可能性,这种美是独一无二的。”

  4、夏笳(1984- )

  女,本名王瑶,是中国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2002年考入北京大学,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2006年于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电影史论硕士学位,从事科幻电影方面的研究;2010年9月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成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

  科幻代表作《关妖精的瓶子》是夏笳2004年在《科幻世界》发表的科幻小说处女作。她的代表作还有《卡门》《百鬼夜行街》等。在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奖评奖活动中,夏笳的《百鬼夜行街》获得了最佳短篇小说银奖。

  夏笳作品语言幽默诙谐,情节妙趣横生,她的科幻小说《Let’s Have a Talk》发表于全世界顶级科学刊物——英国的《自然》杂志,成为全中国第一个登上Nature杂志的文科生。

  5、程婧波(1983- )

  女,中国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1999年以手写草稿《像苹果一样地思考》投稿《科幻世界》获发表,曾获1999、2000年度《科幻世界》校园科幻征文一等奖;2001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提名。2009年,以短篇小说《赶在陷落之前》获得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北京天下智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办的“首届青春文学大赛”特别大奖,2010,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短篇奖。中篇小说《开膛手在风之皮尔城》2016年获得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科幻电影创意银奖。程婧波科幻小说的特点是跳跃的思维和奇特的表达方式。

  6、钱莉芳(1978- )

  女,中国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中学历史教师,代表作长篇科幻小说《天意》《天命》,是中国历史科幻小说的旗手。

  7、迟卉(l984- )

  女,中国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专业科幻作家,2003年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独子》,2010年首部长篇科幻小说《卡勒米安墓场》出版,2010年《伪人算法》 获得银河奖读者提名,2013年《大地的裂痕》获银河奖读者提名,2015年10月《伪人2075·意识重组》获得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银奖。

  8、拉拉(1979- )

  更新代科幻作家的代表之一,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为重庆市某区教育宽带城域网技术负责人。

  2002年凭处女作《春日泽·云梦山·仲昆》摘得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新人奖”桂冠的。此后,拉拉陆续发表的科幻小说:《彼方的地平线》《真空跳跃》《绿野》《多重宇宙投影》,都是风格独特的作品:想法古怪,下笔奇绝,十分好看。

  9、长铗(1984- )

  更新代科幻作家的代表之一,本名刘志鹏,2007年本科毕业于在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在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在南方某城市工作。

  长铗于2000年开始科幻写作,在《科幻大王》上发表处女作《同情自己》。2004年12月第一次以“长铗”为笔名在《科幻世界》发表小说《男人的墓志铭》,迄今为止在《科幻世界》《世界科幻博览》、《九州幻想》等各大幻想杂志发表科幻、奇幻作品20余万字,其中,《昆仑》获2006年“银河奖”,《674号公路》获2007 年“银河奖”,《扶桑之伤》获2008年“银河奖”首奖,《佛指传奇》获《世界科幻博览》首届校园科幻征文“大学组”一等奖。他的科幻小说《昔日玫瑰》获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短篇小说银奖。

  10、飞氘(1983- )

  原名贾立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清华大学文学博士,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他的第一篇科幻小说《皮鞋里的狙击手》发表在《科幻世界》2003年12期上。他的科幻小说《沧浪之水》获得了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奖最佳短篇小说银奖。科幻代表作《中国科幻大片》《去死的漫漫旅途》,科幻小说《魔鬼的头颅》(The Demon’s Head)、《一个末世的故事》(A Story of the End of the World)等作品被译成英文、意大利文、德文等。此外,《在Science Fiction Studies》《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读书》《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他根据自己同名小说改变的科幻电影剧本《去死的漫漫旅途》荣获了“第二届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作计划”奖。

  11、谢云宁(1982- )

  中国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四川大学学士,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现在成都一家电子公司任工程师,业余科幻作家。自幼喜爱科幻,曾担任四川大学科幻协会会刊《临界点》主编,于2004年发表处女作《回溯》,此后陆续在《科幻世界》《新科幻》《文艺风赏》等刊物发表作品三十余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宇宙涟漪中的魔法师》。作品视野开阔,多以天文,计算机,生物工程为主题,追求科学硬核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他的科幻小说《深度撞击》获2005年度中国银河奖最佳新人奖,《外面的宇宙》获2012年度银河奖一等奖、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短篇银奖,《太阳知道答案》获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篇小说银奖。

  12、罗隆翔(1982- )

  中国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毕业于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在广西玉林市工作,2003年他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代表作《寄生之魔》《囚魂曲》《村庄里的高塔》,六次获“银河奖”。罗隆翔的作品注重年轻人的喜好,故事性强,轻松有趣。

  13、刘维佳(1976-  )

  长期担任《科幻世界》编辑,但也是一名出色的科幻作家,1996年便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发表科幻小说,曾获银河奖最佳科幻编辑奖,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金奖,代表作:《我要活下去》、《高塔下的小镇》、《烛光岭》、《来看天堂》、《售梦者》等,有作品集《时光捕手》。《我要活下去》、《高塔下的小镇》获银河奖。刘维佳的作品着眼于科技发展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充满忧患意识。在其文章中,很少有赤裸裸的技术描写,而更多的是突出一种人类社会在未来科技条件下的制度异化。《高塔下的小镇》《来看天堂》代表了刘维佳的最高水平,是中国现今最优秀的“反乌托邦”类型小说。成为《科幻世界》编辑后,刘维佳逐渐停止了科幻小说创作,但在编辑的岗位上,刘维佳仍然为读者们贡献着优秀的科幻作品。

  14、梁清散(1982- )

  中国科幻更新代优秀作家,专业科幻作家和理论研究工作者,代表作长篇科幻小说《文学少女侦探》,其他代表作有《游日本记》《三季一生》《眼魔》等,多篇作品入选多部科幻精选集。《晚清科幻研究论文》及《中国近代科幻小说书目》于《科幻文学论纲》(吴岩 著)中出版。曾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网络原创金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评论奖金奖。他的作品具有日系私小说的沉郁华丽,又具有日式轻小说的诙谐幽默,故事中科幻构想的开发创造力极强。

  15、陈茜(1986- )

  女,中国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之一,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专业,目前从事文献修复工作,是《科幻大王》《新科幻》的主力作者,2006年在《科幻大王》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代表作《量产超人》《太空诊所里的一天》《黄金窗》《重建游戏之地》等,《量产超人》获2013年第四届华语科幻星云奖中篇小说银奖,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具潜力新作者金奖。

  16、糖匪(1978- )

  女,中国科幻更新代作家之一,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主要创作中短篇作品,发表作品近四十多万字。2005年开始创作科幻小说,以糖匪笔名创作的第一篇科幻小说《宇宙哀歌》发表于《科幻大王》。主要作品发表在《科幻世界》《九州幻想》《文艺风赏》等。代表作《八月风灯》《面孔》《看见鲸鱼座的人》等。2013年起,短篇小说陆续被翻译到国外发表,其中,刘宇昆翻译的《黄色故事》发表在APEX,入选当年美国最佳科幻年选;John Chu翻译的《佩佩》发表于《Clarkes World》,入选2014年APEX美国最佳科幻年选,是继韩松、夏笳、陈楸帆后第四个进入该选集的中国科幻作者。目前为止共有五篇科幻小说被翻译成英文在英美澳等国家正式发表。

  17、万象峰年(1984- )

  本名黎屹,中国科幻更新代优秀作家,曾任果壳网科幻编辑,2007年发表科幻处女作《城市,城市》,其他作品有《后冰川时代纪事》《草荒》《三界》《播种》《旱魃》《了不起的本杰明》等。曾获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以及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中篇科幻小说银奖。

  18、米泽(1978- )

  中国科幻更新代优秀作家,2007年8月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宇宙奇妙见闻”。米泽专注写喜剧的作者。米泽笔下的人物基本上是小人物,像那位开便利店的马尔文,就是怀才不遇的典型。他拥有尖端的基因技术,可以改变人的外形,能力,甚至性格。但不为专家们接受。而他的顾客也是在生活中屡屡碰壁,才想到付冒风险来改变自己的身体。而使用高科技的结果更是笑料百出,他们确实得到了改变,生活却越变越糟糕。

  19、龚钴尔(1980- )

  中国科幻更新代优秀作家,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大学开始发表文学作品,2003年4月在《科幻世界》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新摩登时代》。毕业后,赴京从业媒体,创办《中国国家天文》杂志,后入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期间出版了长篇科幻小说《雪城》(百花文艺出版社,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银奖)及其他航天科普著作,多次荣获科技部、中国科协奖励。

  20、萧星寒(1977- )

  中国科幻更新代优秀作家,本名秦建,1996年短篇科幻《星的心》获得科幻世界主办的校园科幻大赛三等奖。2002年短篇科幻《异形原理》获得科幻世界主办的“异形2”全国大赛小说组一等奖。自1996年开始,致力于长篇科幻小说及科普作品的创作。迄今为止,已经出版《双鱼的秘密花园》《星空的旋律——世界科幻小说简史》《光明的右手——世界科幻电影反派集中营》《独狼原理》《光影中的科学秘密:生命的奇迹》《光影中的科学秘密:与未来有约》《蓝色聚宝盆》《终极失控》《章鱼帝国》《决战奇点》等十余本图书。其中;长篇科幻小说《终极失控》2015年10月获得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颁发的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银奖;长篇科幻小说《决战奇点》2015年12月获得由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颁发的第一届晨星奖最佳长篇提名暨晋康奖;长篇青少科幻《章鱼帝国》2016年9月获得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颁发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科幻电影创意入围奖。

  21、冯志刚(1977- )

  中国科幻更新代优秀作家,1999年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航海专业,长期从事广告设计工作,现任八爪鱼互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内容官。1997年在《科幻世界》杂志发表《埙和萨克斯的慢板》,2014年出版长篇科幻小说《海蓝羽翼》,2016年原创科幻剧本《日覆一日》获得科幻水滴奖剧本类第一名。2016年 开始在《科幻立方》杂志连载长篇科幻小说《静星简史》。

  22、何大江(1969- )

  中国科幻更新代优秀作家,1991年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系,2001年进入《科幻世界》杂志社任文学编辑,主持科幻影视等栏目,参与了少年版《飞》的创刊。曾任《青年作家》副主编,现为《成都日报》社责任编辑。

  长篇科幻小说《读心机》2002年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长篇科幻小说《超能脑波》(又名《心灵三部曲·读心》)于2015年获得首届晨星·晋康奖最佳长篇小说提名奖,于2016年出版。

  23、其他:在21世纪头十年,除涌现出22颗科幻明星外,还有尹冰峰、七月、马伯庸(非主业,偶尔写科幻小说)、燕垒生(非主业,偶尔写科幻小说)、柯梦兰、赵洋(科普作家活跃于科幻界的代表)等50余名优秀科幻作家,以及在《科幻世界》《新科幻》两个专业科幻刊物及其他文学刊物和科普刊物发表过科幻小说的科幻作者600余名。


五、全新代(2010年至今)——20颗希望之星

  这是在21世纪第2个十年出现在中国科幻上空的希望之星。

  这是一批在中国科幻逐渐走向热潮的阶段出现的80后及90后新锐科幻作家。他们面临的社环境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一是科幻发表阵地持续扩大,除《科幻世界》《新科幻》与四川人民出版社和重庆出版社发表科幻作品的老阵地外,许多大型名牌文学刊物《人民文学》《收获》《十月》以及新刊物《文艺风赏》《超好看》《科幻Cube》《最幻想》《科学画报》等杂志,人民邮电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新星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希望出版社、湖北少儿出版社、大连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等许多出版社,发表科幻小说,出版科幻图书。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举办,除科幻世界的银河奖以外,中国有了另一个科幻作品和作家的激励机制,推动着中国科幻的热潮兴起;三是随着刘慈欣、郝景芳获雨果奖,政府重视科幻,使这个热潮不断发酵。四是大批以培养科幻新人为目的官办和民办奖项的兴办,如清大紫育与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合办的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北京蝌蚪五线谱的科幻征文活动,深圳幻想基金的科幻征文活动,华为终情局与北京青蜜科技联合举办的超短篇小说征文活动,成都赛凡科幻空间举办的未来科幻大师征文活动,等等,打破了《科幻世界》独家培养科幻人才的窘境,使批量优秀科幻新星在每年数万科幻作者的基础上涌现出来。这批优秀的科幻之星,传承了新生代、更新代的优良传统,锐意创新,形成了基础更加牢固,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的全新代科幻作家,涌现出张冉、宝树、滕野、墨熊、付强、阿缺、顾适、王侃瑜、灰狐、吴霜、陈奕璐、康乃馨、念语、陈梓钧、索何夫、王立铭、桂公梓、廖舒波、钛艺、犬儒小姐等20颗中国科幻未来的希望之星。

  1、张冉(1981- )

  中国科幻全新代的旗手之一,曾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编辑、评论员,获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评论二等奖。2012年开始创作科幻小说,处女作《以太》发表于《科幻世界》杂志。《以太》英文版《Ether》2015年1月发表于美国科幻杂志《Clarkes World》,并被美国OR出版社科幻选集收录。目前已发表中、短篇小说十余篇,受到读者喜爱。《晋阳三尺雪》英文版2016年6月发表。2013年中国科幻银河奖杰作奖 《以太》、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短篇金奖 《以太》、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篇银奖《起风之城》;2014年《起风之城》获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中篇小说奖、《晋阳三尺雪》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篇小说银奖;《大饥之年》获2015年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中篇小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篇金奖;2015年获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新秀奖;2016年,中篇《太阳坠落之时》获银河奖最佳中篇小说奖、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中篇小说金奖。他还是深圳市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发起人之一。

  2、宝树(1980- )

  北京大学学士,比利时鲁汶大学硕士,中国科幻全新代的旗手之一。自2010年开始科幻创作以来,在《科幻世界》《超好看》《最小说》《知识就是力量》《人民文学》等刊物发表数十篇作品,多次荣获华语科幻星云奖。出版有《三体X:观想之宙》《时间之墟》等多部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古老的地球之歌》《时间狂想故事集》等。

  3、阿缺(1990- )

  中国科幻全新代代表作家之一,四川大学毕业,现就职于微像文化,担任高级故事买手一职。就读于四川大学后,加入了川大科幻协会,适逢首届全国高校幻想类社团联合征文举办,完成《悄然苏醒》参赛获得一等奖,发表于《科幻世界》2012年10月刊。随后开始大量创作,尤爱人工智能题材。写作近五年,发表文章五十多万字,散见于《科幻世界》《萌芽》《最小说》ONE·一个、蝌蚪五线谱等杂志或平台,一次获得银河奖,四次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出版有作品集《与机器人同行》。

  4、滕野(1994-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本科生在读。2012年,他读高中二年级时第一篇作品《造物主》于《科幻世界》校园之星栏目发表,到高中毕业时在该栏目陆续发表五篇作品。2016年暑期参与华为终情局超短篇科幻征文大赛,两篇小说分别获金奖、银奖,并在《科幻世界》发表。被公认为科幻创作潜质最大的希望之星。

  5、墨熊(1983- )

  本名李庆扬,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现为上海利欧元力影业专业编剧,中国科幻全新代软科幻代表作家。2011年出版了长篇科幻小说《红蚀》。2013年出版了长篇科幻小说《黑灵》。

  2011年11月凭《斑鸠》一文获得第二届华语科幻星云奖中篇小说银奖。2012年3月凭《苍发的蜻蜓姬》一文获得2012角川华文轻小说暨插画大赏长篇组金赏。墨熊的作品风格同时具备轻小说和科幻小说的特色,行文流畅,语言大气,尤其对具有动作感和动态效果的细节刻画深入,他的小说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混沌之城》正在被上海利欧元力影业改编成科幻大片。

  6、陈梓钧(1993- )

  中国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现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流体力学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高速空气动力学。自高三开始创作,大一(2012年)发表第一篇作品。作品《爱尔克灯光》获银河奖最佳新人奖,《卡文迪许陷阱》获银河奖最佳短篇小说奖。自初中看过刘慈欣的《球状闪电》后开始迷上科幻,一发而不可收,特别喜爱太空探索的主题与科学基础扎实的硬科幻故事。《海洋之歌》获第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短篇小说银奖。

  7、王侃瑜(1990- )

  女,中国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科幻苹果核创始人之一,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篇科幻小说《云雾》连载于《萌芽》,短篇科幻小说《重返弥安》获彗星科幻2015年2月比赛优胜。曾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电影创意奖、最佳科幻迷奖、最佳新秀奖、最佳中篇科幻小说奖。

  8、吴霜(1986- )

  女,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中文硕士,中国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科幻小说家、上海竺灿文化公司专业科幻影视编剧。获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新人。 2015年,她同王侃瑜合作创作的科幻电影剧本《云雾》获得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科幻电影创意金奖。先后在《Galaxy’s Edge 》《科幻世界》《文艺风赏》《新科幻》《最小说》等杂志发表科幻小说、翻译作品二十余万字。部分小说被译成英文,在海外发表。代表作《宇宙尽头的餐馆》系列及《天元》《捏脸师》等。

  9、付强(1983-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毕业,现就职于中国石化,担任高级工程师,业余时间从事科幻小说写作。小时看《哆啦a梦》时便爱上了科幻这种题材,高中时第一次读到刘慈欣的《乡村教师》,惊叹于“科幻作品还可以这样写!”,于是与科幻小说结下了不解之缘。博士期间开始尝试创作,致力于将传统的科幻小说与其它类型文学相结合,碰撞出全新的火花。目前的主攻方向是科幻+推理,目标是创作出“只有在科幻设定下才能成立的诡计”,拓宽科幻以及推理作品的范围。2016年,出版长篇科幻小说《时间深渊》,小说构思新颖,故事性强,一出版便受到业界关注。

  10、顾适(1985- )

  女,中国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城市规划师,白天在屏幕前设计人们未来的生活,夜晚在键盘上构建自己心中的世界。2011年起在《超好看》《科幻世界》《悬疑世界》《新科幻》等杂志上发表科幻、悬疑短篇小说十余篇,获得第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中篇金奖、2014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具潜力新作者银奖。 主要作品包括《嵌合体》《莫比乌斯时空》《时间的记忆》等。

  11、念语(1996- )

  女,中国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现就读于上海交大,年龄小而文笔老练,故事清奇,将女性特有的细腻柔情融进理性的科幻创作,别具一格。其以《野火》出道,惊艳科幻文学圈,且执着于幻想领域的开拓,不仅坚持科幻创作,在奇幻和童话领域也斩获颇丰。于《科幻世界》、《科幻世界·少年版》发表多篇作品。

  12、康乃馨(1984- )

  本名康秀东,中国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亿星博纳影视无锡有限公司任职编剧。2016年开始科幻创作,多次在《科幻世界》《科技日报》《科幻立方》、蝌蚪五线谱等平台发表作品。2016年6月短篇科幻小说《漫长的中途》获网易云阅读“等一个故事”科幻征文比赛最佳人气奖,9月短篇科幻小说《儿童节礼物》获华为“未来全连接”超短篇科幻大赛入围奖,11月电影剧本《鲲》获晨星奖最佳科幻剧本奖。

  13、王立铭(1983- )

  中国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是动物行为的神经生物学,特别是与机体能量和营养物质代谢相关的行为调节。工作之余热心科普写作,在微信公众号和知乎专栏“以负熵为生”发表文章三十余万字。2015年,部分作品已结集出版《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脂肪、糖和人类代谢病的科学传奇》,入选“中国好书”月榜、《环球科学》年度最美科学阅读等榜单。科幻小说的处女作《守夜人》,获2016年第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短篇小说奖银奖。

  14、陈奕潞(1989- )

  女,中国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陈奕潞的个人风格强烈,你很难不被她所塑造的世界吸引。她观察生活,解构现实,重建世界。她的文字不仅有魔幻作品独特的张力,更有优秀奇幻小说具有的崭新阅读体验。她的科幻小说《回到原点》,获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短篇小说银奖。科幻代表作有《神的平衡器》(长篇)《狗影子》《鸡毛》《客神》等。

  15、桂公梓(1983- )

  中国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本名赵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法硕士研究生,现为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业余作家,出版有长篇小说《决不妥协》,随笔集《不写判决时写些什么》等。2014年12月在科幻世界发表短篇科幻小说《金陵十二区》,并获得同年银河奖和华语科幻星云奖。

  16、索何夫(1991- )

  中国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2010年前后曾从事网络文学创作四年有余,2013年下半年转向《科幻世界》投稿,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近二十篇,作品主要有《草的语言》《出巴别记》《风暴之心》《唯死而已》等。2015年获银河奖最佳新人,《出巴别记》获第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中篇小说银奖及年度新人银奖。2016年获华语科幻星云年度新人银奖。

  17、灰狐(1982- )

  中国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高考时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从军六年。后弃武从文,离开部队之后做过动画设计师、职业培训教师、室内设计师,期间还创办过一个小规模的搏击格斗网站。经过多次身份转换,娶妻生子之后安顿下来,目前在一座五流城市做一名普通公务员。科幻写作是从2012年开始,处女作《守门人》刊登于2013年7月科幻世界,原本抱着试试的心态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同年12月又刊登了一篇《狩猎季》在科幻世界上,从此坚定了科幻写作的信心。代表作《招魂》获第四届科幻大师征文奖冠军、《雲狸》获蝌蚪五线谱科幻征文大赛优秀奖、《梦境》获蝌蚪五线谱科幻征文大赛二等奖、《剪纸》获蝌蚪五线谱光年杯微科幻征文奖冠军,长篇小说《固体海洋》获晨星·晋康奖长篇资助资格,并最终获得晋康特别奖,长篇小说《英雄互助会》获晨星·晋康奖长篇资助资格。2016年荣获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年度新人银奖。

  18、廖舒波(1988- )

  女,中国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毕业,曾用笔名立习习、李茜茜、翊,2011年以第一篇科幻小说《您好,异星人陪聊》获银河奖,其余作品发表于《故事世界》、果壳网、星云网等杂志及网站,有《二维人生》《地图师》《邮差》《秋日黄昏》《小耳》等。

  19、钛艺(1987- )

中国科幻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山东大学自动化本科毕业,现就职于一家与钢铁行业相关的信息化公司。小学时读到苏联时期的科幻小说《卖报姑娘》,然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2016年在《科幻世界》上发表《响》《圣诞夜》《生命的河》《小小的幸福》《英雄》这五篇作品。

20、犬儒小姐(1997- )

女,本名不详,中国科幻全新代倍受关注的希望之星。2015年其科幻小说《脑廊》获赛凡空间第四届幻想类联合征文(现更名为未来科幻大师奖)优秀作品奖。2016年其科幻小说:《应许之子》获27届银河奖,以后,又在《科幻世界》发表《电魂》等科幻小说,引起业界关注。

21、王元(1988- )

  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本名邵松松,曾用笔名刘小震云。代表作《天地间》《基因漂移》《吾爱永生》《所谓爱情》等。多次获蝌蚪五线谱主办奖项,以及第四届联合征文奖、“晋康·晨星”文学奖等。

22、孙望路(1992- )

  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笔名爱劳力。代表作《北极往事》《反智英雄》《逆向图灵》《残缺真理》。获得第三届科联奖中长篇一等奖、第四届联合征文全国15强、蝌蚪五线谱光年奖短篇组二等奖等多项殊荣。

23、陈虹羽(1988- )

  女,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曾任《科幻世界》编辑。在《科幻世界》《萌芽》《文艺风赏》等杂志发表作品近百万字。代表作《边界》《零日传说》《人间》等。曾获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银奖。

24、星海一笑(1985- )

  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本名陈朋,曾任科幻世界论坛版主,发起过西安首届高校幻想文化节,在《科幻大王》《新幻界》发表科幻小说、科幻诗若干。2013年创办小科幻APP,负责其稿件审阅和后台更新。

25、刘洋(1986- )

  全新代希望之星之一,已在《科幻世界》《新科幻》《文艺风赏》等杂志发表短、中篇科幻小说30余万字,代表作有《单孔衍射》《勾股:2.013》《火星孤儿》等,已出版短篇作品集《完美末日》。部分作品被翻译为英文在国外发表。


六、中国科幻的海外兵团——海外“十雄”助阵中国科幻崛起

  在中国科幻崛起的过程中,海外华侨华人科幻作家的助阵很重要,他们或者将中国作家的作品译介至海外出版,或者在中国内地的刊物、出版社发表自己的作品,使中国科幻新的高潮更加热闹。与中国大陆科幻界保持紧密联系,并在大陆发表作品,积极参加大陆科幻界活动的海外兵团,有十位科幻名家:刘宇昆(美籍华人)、北星(赵如汉,美国华侨)、西夏(夏彤,加拿大华侨)、谭剑(中国香港)、狐习(胡绍晏,新加坡华侨)、黄海(中国台湾)、张系国(中国台湾)、李伍薰(中国台湾)、平宗奇(中国台湾)、林健群(中国台湾)。

  1、刘宇昆(1976- )

  美籍华人,著名科幻作家,世界科幻最高奖项雨果奖、星云奖双奖得主。他在8岁时,与父母从兰州移民美国,法学专业毕业,目前在波士顿从事律师工作,业余写作科幻小说。在2009年4月的《科幻世界》杂志上,刊载了刘宇昆的两篇小说《爱的算法》和《单比特错误》。其中《爱的算法》一文深受读者好评,此后,他的许多科幻小说在中国国内发表,逐渐为国内的科幻迷熟识。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刘宇昆的科幻小说集《爱的算法》《杀敌算法》,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刘宇昆的科幻小说集《思维的形状》。

  2012年,在芝加哥举行的第70届世界科幻大会上,刘宇昆的小说《手中纸,心中爱》(The Paper Menagerie)获得了2012年雨果奖的最佳短篇故事奖、星云奖最佳短篇故事奖 。2013年《物哀》再次获雨果奖最佳短篇故事奖。由此刘宇昆也成为了继姜峰楠之后又一位华裔世界科幻最高双奖获得者。刘宇昆也成为继特德·姜之后又一位获得星云奖的华裔科幻作家。

  刘宇昆还将刘慈欣、陈楸帆、郝景芳、马伯庸、夏笳等中国国内科幻名家的作品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表,起到了沟通中西科幻的桥梁作用。2014年因为把《三体》等优秀中国科幻小说成功译介到西方,获第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特别贡献奖。2015年,刘宇昆翻译自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的第一部,英文版的名称被译为《The Three-Body Problem》,获得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2014年度“星云奖”提名;获得世界科幻协会2015年度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刘宇昆翻译并推荐的郝景芳著《北京折叠》于2016年获得“雨果奖”。

  2、北星(1964- )

  本名赵如汉,旅居美国华侨。出生于武汉市武汉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硕士、芬兰约恩苏大学(University of Joensuu)数学系博士。1999年后在美国多所大学作访问学者,现在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鲁克波特学院数学系任教授。

  1987年开始在《科学文艺》发表科幻作品,以原名和笔名北星在《科幻世界》《科幻大王》《九州幻想》《世界科幻博览》《知识就是力量》等杂志发表原创小说和译作多篇。代表作有《超脑》(获得1995年中国科幻银河奖三等奖)《玫玫》《21世纪考察笔记》《黎曼的猫》等。他开创了中国伪科学幻想小说流派。伪科学幻想小说代表作有《自由坠落》《超音速》和《最深的是马里亚纳》等。曾获全球华人科幻星云奖最佳电影创意奖银奖以及最佳科幻迷奖银奖。现为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北美地区联系人,以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成员。

  3、西夏(1967- )

  本名夏彤,加拿大华侨,电影剪辑师、电视编导。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加拿大Emily Carr艺术大学电影系,曾在地震监测、人工智能、广告创意等多个领域工作。1998年移居加拿大。电影作品多次参加国际电影节并获奖,自2007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电影系任教,曾为《科幻世界》杂志主持影评专栏,曾担任首届华语科幻短片影展策划人、华语科幻星云奖评委,译著包括《眨眼之间》《剪辑之道》《温斯顿特效》《科幻电影批评导论》等。

  4、黄海(1943- )

  原名黄炳煌,另有笔名凌霄子,中国台湾作家,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长期在联合报工作,退休后担任多座大学的科幻讲师,是中国台湾科幻小说的鼻祖之一,现担任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副会长。他的少儿科幻小说在大陆受到欢迎,代表作《纳米魔幻兵团》由希望出版社出版,销量15000册,获2015年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少儿图书银奖。《时间画廊》获第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短篇小说银奖。

  5、谭剑(1972- )

  中国香港科幻作家,英国伦敦大学电脑系学士、布拉褔特大学企管硕士,曾任程序设计、系统分析及项目管理学等工作,并开设顾问公司。2007年,科幻小说《免费之城焦虑症》获“倪匡科幻小说佳作奖”,有“倪匡”的传人之称,擅长运用网络、科技、文化及商业趋势,其科幻小说《人形软件》获首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其后,《人形软件》及《人形软件2》在大陆出版。《光栅谋杀案》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银奖。

  6、李伍薰(?- )

  中国台湾青年科幻作家。2010年,他的长篇科幻小说《海穹英雌传》获全球华语科幻小说奖最佳长篇小说入围奖。《海穹英雌传》极具台湾特色,是台湾传统的海洋文学代表作之一,在台湾很受推崇。李伍熏是学生物的,曾在台北市立动物员实验室、中华自然生态保育协会任职,后来在3D动画公司担任科学节目编剧。获奖消息在台湾报刊披露后,李伍薰的名声大噪。李伍薰应邀作为特邀佳宾前来中国大陆参加了首届至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活动。《科幻世界》杂志社也发表了他的科幻小说,使大陆科幻迷们开始认识他。2014年,《海穹英雌传》在中国希望出版社出版。2015年,《3.5:强迫升级》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科幻小说银奖。

  7、平宗奇(1983- )

  中国台湾青年科幻作家,生于台北市,先后在六和高工机械工程科、南华大学生死学系毕业。写作较喜欢任近未来技术演进与社会变革进行对话。短篇小说《智能人生》获2014年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短篇金奖。现在大陆工作,在上海浩林文化公司负责科幻产品的开发。

  8、狐习(1974- )

  本名胡绍晏,新加坡华侨,科幻作家与翻译家,上海交通大学学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学位,现旅居新加坡。自2006年以来翻译出版的长篇译著有《冰与火之歌》系列(与屈畅,谭光磊等合译),《遗落的南境》系列,《实时放逐》,《地疤》和《城与城》。从2015年起开始创作原创科幻小说,在科幻星云网主办的第四届联合征文中入围十五强。2016年,在第七届全球华语科获得最佳新人金奖,《异质纪年》获最佳中篇小说银奖。另外,他也是《科幻世界》惊奇故事(Amazing Stories)网站驻站博客撰稿人,用英语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科幻的情况,迄今已发表十余篇专栏文章。

  9、张系国(1944- )

  中国台湾科幻小说鼻祖之一,台大电机系毕业,留美获伯克利加州大学电脑科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知识系统学院院长。著译除电脑科学专著数十种外,另有长、短篇小说等;科幻小说创作计有短篇《星云组曲》及《夜曲》二种,长篇《城》三部曲:《五玉碟》《龙城飞将》《一羽毛》。《多余的世界》获第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下沉的世界:海默三部曲之二》获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银奖。

  10、林健群(?- )

  中国台湾科幻评论家,是中国科幻海外兵团中评论界的代表人物。2006年,林健群著《在经典与人类的旁边——台湾科幻论文精选》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该书荟萃了台湾新老作家15篇科幻论文,这些论文从各个时期、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论述了科幻文学的起源发展、不同作家的作品特点及写作手法、科幻与跨学科等问题,分析了科幻文学的本土化发展前景,为海峡两岸的科幻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本有益的参考书。近年来,为吴岩主编的《20世纪中国科幻史》撰文。

 


七、自成体系的中国少儿科幻大军——中国少儿科幻的十三员大将

  “成人科幻”、“少儿科幻”,这两个并未成为正式科幻理论学术术语的词组,在现实的科幻创作中却客观存在着。当前,在“成人科幻”广受关注的同时,中国的一批“少儿科幻”作家群和少儿科幻作品却被相对地忽略了。

  新中国的科幻创作,是从少儿科幻开始的。1954年,新中国的科幻文学之父,当时中国科协科普局《科学大众》杂志编辑郑文光,为少儿写了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在《中国少年报》上发表,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反响。北京城里掀起了火星热。那时候,北京天文馆还没有成立。编辑部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在建国门上的古观象台里,架起子一座天文望远镜。孩子们吃了晚饭后,就到古观象台排队看火星。孩子们排起的长龙,直至深夜也不见减少。

  郑文光为孩子们对科幻小说的热情所感动,全心全意为孩子们写起科幻小说来。两年间,他在各种儿童、青年期刊上,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少儿科幻小说:《第二个月亮》《太阳探险记》《征服月亮的人们》,并于1955年由上海少儿出版社辑成《太阳探险记》一书出版。《太阳探险记》受到了意料之外的欢迎。郑文光的科幻小说作品,也引起了世界的重视。

  以后,不少作家投入了为少儿写作科幻文学作品的热潮中,出现了叶至善《到人造太阳去》、迟叔昌和于止的《割掉鼻子的大象》、肖建亨《布克的奇遇》、童恩正《五万年以前的客人》、刘兴诗《北方的云》、尤异《琼岛仙踪》、金涛《小黑人的梦》、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等少儿科幻佳作。

  后来,科幻理论界和科幻作家本人,把“少儿科幻”当成“幼稚期”的作品,追求文学性,转向写“成人科幻”,“少儿科幻”被逐渐冷落下来。

  于是,不少人认为,“少儿科幻”作家和作品属于“小儿科”,作家和作品都是二、三流的,甚至不入流的。其实,由于“少儿科幻”与“成人科幻”的读者对象不同,其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与“成人科幻”迥异,用“成人科幻”的标准来衡量“少儿科幻”的水平,既是不公正的,也是不科学的。

  须知,“少儿科幻”有很大的读者群,能对“民族素质”的提升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其市场前景亦不可限量。

  其实,在当代中国,少儿科幻自成系统,在独立发展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以少儿科幻为主要创作对象的杨鹏,他创作的少儿科幻小说系列《校园三剑客》,发行量达300多万册,超过了历史上最畅销少儿科幻读物《小灵通漫游未来》(300万册),在他的培养带动下,超侠、陆杨等一批少儿作家成长起来,重文学流派的少儿科幻作家——马传思、伍剑、彭绪洛、郑重、彭柳蓉、姜永育等,畅销网络作家周敬之等也脱颖而出,产生了当代以杨鹏为旗手的中国少儿科幻的十三员大将:杨鹏、超侠、陆杨、马传思、周敬之、伍剑、彭绪洛、郑重、彭柳蓉、银河行星、姜永育、柯梦兰、小高鬼。

  同时,除一部分专业从事“少儿科幻”的作家群体外,还有一些著名的科幻作家同时从事“成人科幻”、“少儿科幻”创作,如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刘兴诗、肖建亨、刘慈欣、黄海、王晋康、韩松、程婧波等,他们的“少儿科幻”作品与成人科幻作品一样棒!

  1、杨鹏(1972- )

  笔名雪孩,中国少儿科幻的旗手,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童书作家、动画编剧。他是中国首位迪士尼签约作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出版作品100多部,计1000多万字,发行上千万册。2016年3月22日,杨鹏以年430万版税收入入选“第十届作家排行榜”第29名。主要作品有:《装在口袋里的爸爸》(45本)、《校园三剑客》(40本)、《幻想大王奇遇记》(12本)等,动画片《少年狄仁杰》(104集)、《千千问》(128集)、《福娃》(52集)等,中国首部大型科幻话剧《带绿色回家》等,理论专著《卡通叙事学》、《科幻类型学》、《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在中国》等。曾3次获官方文艺最高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另外还获儿童文学界最高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科幻界最高奖——“银河奖”和“华语科幻星云奖”、中国科普界最高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国图书界最高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电视最高奖——“金鹰奖”、中国动画最高奖——“美猴奖”等各类国家级以上大奖20多次,多篇作品被翻译成英、日、韩等多国文字,在海外出版。

  2、超侠(1979- )

  原名尹超,科幻、儿童文学作家,2002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同年参与创建中国作协官方网站中国作家网,2004中国作家网荣获全国优秀文化网站称号,现为中国作家网科幻、少儿、民族等频道负责人。主要作品有《少年冒险侠系列》《深海惊魂》《奇奇怪史前大冒险》《使命召唤:狙击手们的战争》《小福尔摩斯》、《蓝猫淘气》《快乐星球》等,编剧作品有《高手》《皇城相府》《常夜灯》等,均被拍摄为影视。作品畅销百万,曾被新华社、网易、腾讯等数百家媒体采访和报道。科幻小说多次荣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剧本荣获八一制片厂优秀剧本提名奖。

  3、陆杨(1979- )

  少儿科幻作家,四川大学毕业,现任职于雅安市委组织部。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少儿专委会主任,出版作品90部,计900多万字,图书总发行量达260万册。其中,“探险小龙队”少儿科幻系列的14部作品版权输出到香港、澳门和泰国。编译作品:美国科幻大片《超级战舰》影视同期书,意大利少儿科幻童绘本《太空探险手册》、《神秘怪兽事件簿》。作品入选 “花地文学榜”年度类型文学(科幻小说)前十榜单”、“香港第十二届十本儿童好读”。作品荣获第四届、第五届和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少儿科幻图书银奖。

  4、马传思(1978- )

  少儿科幻作家重文学流派代表作家,现任《奥秘·智趣版》副主编。作为一名70后作家,他起步比较晚,但作品具有比较独特的诗意与哲理性,以其对少儿科幻的探索引起文坛关注。少儿科幻小说《你眼中的星光》获第三届“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一等奖,并获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少儿图书奖,被《科幻世界(少年版)》全书转载;近日,作品《冰冻星球》再次获第四届“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一等奖。

  5、周敬之(1989- )

  少儿科幻网络畅销作家,中国当代少儿科幻的代表作家之一,北京科技大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在读,喜爱哲学、航空航天、科幻电影。高考成绩为全校第一名。8岁接触第一本科幻小说《神秘岛》,大四萌生写作科幻念头,硕博连读第一年在百度贴吧连载科幻冒险小说《星陨》(曾用名《KDA》),社会评价较好。小说完稿后成功出版,获得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少儿科幻图书银奖、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少儿科幻图书金奖及科幻电影创意银奖、入选首届海峡两岸新锐作家好书。

  6、伍剑(1958- )

  教师,资深儿童文学作家、少儿科幻作家,出版儿童小说、科幻、科普作品46本,主要科幻作品《梦幻魔盒》等五部,科普作品《军事王国历险记》等三部。科幻作品《飞天小皮蛋》获得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幻影魔盒》获得全球华语星云奖少儿科幻最佳原创图书奖,《鸽子树花》获大白鲸幻想儿童文学奖 ,《野性的呼唤》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7、彭绪洛(1981- )

  儿童文学和少儿科幻小说作家,笔名洛清、清江水,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原创儿童探险小说领军人物,15岁开始发表作品, 27岁开始全职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有中长篇科幻小说《宇宙龙骑士》《重返地球》等10余部。

  8、郑重(1964- )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现任职于北方交大附中教育集团,从事多种文体的创作,其中,有一部分是少儿科幻小说。从1996年起创作出版了系列长篇少儿科幻小说《太阳风行动》《太空英雄传奇》《飞向哈玛星》《东方生死恋》《千古奇谋》等,短篇少儿科幻小说《大海啸》《寻找失落的世界》《天坑之谜》《水战》《行星风暴》《魔症》《最近E星有点“晃”》《太空姻缘》《老牛师傅其人其事》等,总约200万字的文学作品。科幻小说《行星风暴》荣获2011年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银奖。

  9、彭柳蓉(1978- )

  女,青春小说著作家,少儿科幻作家,四川师范大学毕业,高中发表科幻小说于《科幻世界》杂志,获凡尔纳校园科幻大赛一等奖。大学组建四川师范大学科幻迷协会。毕业后在科幻世界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担任《科幻世界画刊·小牛顿》执行副主编、担任《科幻世界画刊·小小科学家》执行副主编、《科幻世界·少年版》执行副主编。现全职写作。创作数部少儿科幻长篇小说。短篇科幻小说《怪物》获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科幻电影创意银奖,售出影视改编权。长篇系列科幻小说《控虫师》,已售出影视改编权以及游戏改编权。

  10、银河行星(1964- )

  本名吴信才,少儿科幻作家,1986年起在《中国作家》等刊物发表、出版作品近200万字。代表作有长篇科幻小说《第三个太阳》《病毒纪元》《清洗人类》等。2007年,《第三个太阳》获“首届和慧杯科幻小说大赛最佳科幻经典奖”,《病毒囚欲》获评委特别提名奖。2015年,《病毒纪元》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人气奖”。

  11、姜永育(1972- )

  少儿科幻作家,是少儿科普型科幻的旗手,气象学专业本科毕业。2010年至今,连续8年在《少年百科知识报》连载科幻小说。出版有《虎嘟嘟魔幻大历险》《震颤的大地》《复活的火山》《怒吼的巨浪》《狂暴的山洪》《天外来客》《地心历险》《千年穿越》《行星大淘金》等多部科幻小说。姜永育的少儿科幻小说的特点,是把科幻与科普、防灾避险、悬疑等因素结合,让青少年读者在感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展开丰富联想,并从中学到科普知识和逃生知识。

  12、柯梦兰(1975- )

女,原名何冬梅,科幻作家,编剧,资深文案策划。现担任影视动漫谷网站(影视动漫游戏产业链宣传平台)主编, 少年科幻代表作品有《浪基岛传奇》 《小糊涂神勇闯太空门外之战》,少年科幻网络小说《凯瑞号飞船历险记》《九龙星岛》《始盗霸王龙》。近年来创作的长篇科幻网络小说有:《罗布泊时空之门》《神堂湾异域时空门》及星际太空战三部曲《星际谜谍》《星际勇士》《双宇宙的阴谋》 等,其中少年科幻小说《始盗霸王龙》荣获第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网络原创科幻作品银奖。《星际谜谍》系列三部曲已授权四川科技出版社,将于2017年上半年出版。

13、小高鬼(1980- )

  本名张军,笔名儿童文学作家、动漫编剧,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获奖作者,中国少儿科幻希望之星之一,担任校园畅销期刊《探索历史》和《冒险王》杂志专栏作家十年。专注少儿科幻探秘小说的研究与创作,已出版《蓝欣梦幻之旅》系列4部(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艾可丝与大未知》系列4部(新世界出版社),科幻微电影剧本《净水之战》获“第五届新疆科普微电影剧本大赛银奖”,大连出版社首届少儿科幻研修班优秀学员。


八、“科幻掘金人”——中国当代科幻的十大杰出编辑

 

  中国科幻编辑的先驱者是创办《科幻世界》杂志及与《智慧树》杂志共同创办的中国科幻银河奖的《科学文艺》和《科幻世界》的几代领导人和骨干编辑,如刘佳寿、杨潇、谭楷、阿来、秦莉、刘成树、姚海军、杨枫、刘维佳、拉兹等。在他们的坚持下,《科幻世界》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科幻杂志,科幻人才培养基地,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杂志社主办的银河奖已举行了27届,还办了两届国际科幻大会,使中国科幻新人倍出,杰作频出。

  在他们的培养和影响下,中国当代科幻有一支专业的编辑辑队伍,活跃在科幻界。他们人数不多,为了激励科幻编辑,华语科幻星云奖和银河奖均曾设奖鼓励科幻编辑,我们主要从这些获奖者中评出中国当代十大杰出科幻编辑:姚海军、杨枫、成全、赵国珍、刘维佳、李克勤、赵晓旭、超侠、李雷、拉兹等。

  1、姚海军(1966- )

  中国当代十大杰出科幻编辑之首,中国当代科幻出版领军人物,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科幻世界》主编。《三体》系列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曾获首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金奖;建国60年“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荣誉称号;21世纪前十年四川省杰出科普编辑奖。

  1986年,姚海军在东北伊春就读技校时创办科幻迷杂志《星云》杂志,十余年不间断,成为团结国内外科幻爱好者的重要阵地,其本人也因此成为科幻迷的“头儿”。1997年底离开林场,到山西太原《科幻大王》开始文学编辑生涯,1998年底加入《科幻世界》,从读者俱乐部做起,一年后进入编辑部,先后担任文学编辑、主编助理、主编、杂志社副总编,其间,创办了科幻图书视野工程,所主编的四大书系“中国科幻基石丛书”“世界流行科幻丛书”“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世界奇幻大师丛书”迄今已推出两百余种图书,不仅挖掘和培养了为数众多的科幻新星,也打造出了诸如《天意》《三体》这样的现象级畅销书,还从根本上更新了国人的想象力。

  2、杨枫(1969- )

  中国当代十大杰出科幻编辑之一,编审,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副秘书长。原科幻世界杂志社编委、副主编,现为成都八光分文化CEO。曾获第一、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银奖,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金奖;第二十五、二十六届银河奖最佳科幻编辑奖;21世纪前十年四川省优秀科普编辑奖。

  1991年进入四川文艺出版社工作,任文学编辑。2003年加入《科幻世界》,2005-2011年担任《科幻世界》和《科幻世界译文版》编辑部主任,自2012年起任《科幻世界》副主编、科幻世界杂志社编委,努力培养后新生代作家,参与了“科幻图书视野工程”中多部图书的审校制作,所主持的“科学”“惊奇档案”“经典科幻影片解读”“科幻写作讲堂”等栏目备受读者好评。2006-2015年,带领团队和作者在数十所高校开展百余场“科幻进校园”活动,大力推广宣传科幻文化,使科幻世界的品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在此期间,《科幻世界》获得了多个荣誉奖项,其中包括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连续两届四川出版奖期刊一等奖和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最具投资价值的杂志等。

  2016年离职,创办成都八光分文化。

  3、刘维佳(1974- )

  中国当代科幻十大杰出编辑之一。2007年获中国最佳科幻编辑奖,2014年获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金奖。

  1995年开始尝试科幻小说创作,1996年发表处女作《我要活下去》。数年间在《科幻世界》《科幻大王》《大众软件》等杂志发表科幻小说近二十篇,撰写科幻与科普专栏文章十余篇,出版小说集两部,曾三次获得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我要活下去》获1996年度银行奖,《高塔下的小镇》获1998年度银行奖,《来看天堂》获2001年度银行奖。2000年8月进入科幻世界杂志社担任文学编辑至今,十余年间为中国科幻界发掘出了刘志鹏、江波、张冉、罗隆翔、索何夫、陈梓钧等多位实力强劲的科幻新秀。其科幻小说是典型的“社会科幻”,多着眼于科技发展对人类产生的负面影响,充满哲理与忧患意识,展现了未来社会中生存状态的变迁和人性的异化,以及对于人类自身的反思与诘问。其作品风格凝重苍凉,擅用“内心独白”表现方式,笔下人物对所处社会有深刻洞见,却无力改变社会,只能无可奈何随波逐流。

  4、李克勤(1968- )

  中国当代科幻十大杰出编辑之一,曾获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银奖,第27届银河奖最佳编辑奖。

  长期担任《科幻世界·译文版》副主编,翻译了大量国外经典科幻作品,将西奥多·斯特金、弗诺·文奇、特德·姜、特里·普拉切特、尼尔·盖曼、道格拉斯·亚当斯等一大批重量级科幻奇幻作家引入中国;编辑了罗伯特·海因莱因系列、《沙丘》系列、《碟形世界》系列、《银河系漫游》系列、《安德的游戏》系列,以及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菲利普·迪克等重要作家的多部主要作品。个人主要译作有《迟暮鸟语》《深渊上的火》《天渊》,特德·姜的短篇小说,如《你一生的故事》等,为中国科幻提升至世界水准作出了重大贡献。

  5、成全(1983- )

  中国当代科幻十大杰出编辑之一,笔名成追忆等,曾获第二、三、四、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银奖,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科幻立方》(原《科幻Cube》)刊物创始人与执行主编、“科幻文学馆”书系的创建者。编选过两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小说集及柳文扬、绿杨、陈楸帆、长铗、七月等作者的首本个人作品集;是国内完整翻译柯南·道尔“查林杰教授”系列科幻小说第一人,在刊物、成书之上译介有奥森·斯科特·卡德的大量科幻作品。

  6、赵国珍(1961-  )

  中国当代十大杰出科幻编辑之一,曾担任《新科幻》主编,现任山西体育职业学院教授,兼任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希望出版社科幻编辑室主任,组织策划并具体实施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百部科幻原创出版工程”,该工程包括“奇点科幻丛书”“沸点科幻丛书”“起点科幻丛书”,培养和发掘了许多青年科幻作家和优秀科幻作品,目前已出版科幻图书四十余种。其中,“奇点科幻丛书”第一纪荣获星云奖最佳图书金奖,“沸点科幻丛书”之《宇宙观察者》“刘慈欣卷”“王晋康卷”“何夕卷”获得山西省2016年年度十大优秀图书。

  7、赵晓旭(1976- )

  中国当代十大杰出科幻编辑之一,曾获第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银奖、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金奖。毕业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中文系,2004年入职《科幻大王》,2012年任《新科幻》编辑部主任,现供职于希望出版社。

  自幼热爱科幻文学,在《科幻大王》工作期间,努力培养年轻作者,发掘优秀作品,创新杂志栏目,提升杂志品质,扩大杂志影响力,使杂志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所主编的多篇原创作品获得星云奖,并被国外科幻杂志刊登。自加入希望出版社的“点点”科幻丛书以及“小飞龙”百部少儿科幻出版工程以来,辑出版了诸多海内外科幻名家名作,其中多本图书获奖、畅销,使希望社成为国内科幻图书出版的重要基地之一。此外,她还致力于科幻阅读的推广,在学校、书店、图书馆多次主讲科幻文学,使更多的青少年爱上科幻。

  8、李雷(1995- )

  中国当代科幻十大杰出编辑之一,曾获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银奖。科幻电子刊物编辑。

  2012年起开始带领自己的爱好者团队制作《拆除者科幻评论》杂志,2013年起开始独立主编《科幻文汇》电子杂志,旨在发展新型科幻文学形式,培养年轻优秀作者,以期借助科幻文学新载体扩大科幻文学圈的影响力,至今已出版十八期。2015年与北京科协蝌蚪五线谱共同策划执行超新星年度科幻征稿赛,参与北京十二校京津科幻知识竞赛。2016年供职于腾讯科普科幻栏目并担任编辑,执行与中国科协签订的科普创客项目,先后参与策划中国科幻大会、水滴奖等大型科幻活动,主编四期企鹅科幻电子杂志《科幻文轩》。

  9、超侠(1979- )

  中国当代十大杰出科幻编辑之一,网站科幻栏目编辑,科幻、儿童文学作家,现供职于中国作协官方门户网站中国作家网。多次荣获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等奖项。

  中学时代便发表多篇科幻短篇小说、发明作品等等,大学开始出版科幻童话。2002年参与创建中国作协官方网站中国作家网,2004年该网站获得全国优秀文化网站称号,并在人民大会堂获奖。此外,还创办过中国校园文学网、中国报告文学网等文学网站。近年来主要负责中国作家网首页、新闻、科幻、少儿、原创、民族等频道的编辑工作,采访过多位科幻作家,并将他们的作品推荐到主流文学界和文学媒体,编辑、推广、宣传了大量科幻新闻和科幻作家的新书推荐,并制作了刘慈欣《三体》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的专题和科幻论坛等,许多报道都受到中宣部等主管部门的表扬。

  10、拉兹(1981- )

  中国当代十大杰出科幻编辑之一。本名杨国梁,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人,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曾获第五届、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编辑银奖,第26届银河奖最佳科幻编辑奖。原《飞·奇幻世界》副主编,现为科幻世界杂志社图书部主任。

  2006年加入科幻世界担任文学编辑,主编有《中国科幻年度坐标》《飞·镜惑》等书,并在《超好看》开设“《山海经》鉴真”专栏,此外,有科幻小说《第三个真相》发表于《文艺风赏》。因为对科幻的喜好,除“正业”科幻编辑职务之外,还经常做一些相关评论工作,曾建立“幻想评论”网站,与幻想作家竞天泽、E伯爵、苏伐等合办电子刊《不周》,与科幻评论家、研究者三丰合作发起科幻坐标奖等。2017年,出资建立“幻想维基”网站,希望为中国科幻搭建一个准确、可信的网络在线词典。


九、“指点迷津”的科幻评论家——中国当代科幻理论界的十二杰

  中国科幻有一支由专业评论人组成的评论队伍,还有一批由“科幻迷”组成的评论大军。专业的评论队伍领军人物是吴岩,率领着一批学院派的科幻硕士、博士,如任冬梅、李广益、王瑶(夏笳)、飞氘、姜振宇、肖汉等,占领着中国科幻的理论高地,引领着中国科幻的未来方向;此外,资深“科幻迷”组成的业余科幻评论家,有严蓬(电子骑士)、梁清散(梁华)、李兆欣(兔子瞧)、刘健(吕哲)、郑重等。

  1、吴岩(1962- )

  中国当代科幻的领军人物之一,中国当代科幻理论界的十杰之首,曾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传播金奖及最佳评论金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幻方向博士生导师,1978年开始发表科幻作品,主要科幻作品有长篇《心灵探险的故事》《生死第六天》,短篇集《抽屉里的青春》《出埃及记》等,是中国科幻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2、任冬梅(1985- )

  女,中国当代科幻理论界十杰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文科基地班,后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继续读研,于201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201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3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幻文学、现代文学,已在《南方文坛》《中国比较文学》《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中国图书评论》《台湾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已出版专著《幻想文化与现代中国的文学形象》(2016),并获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原创图书金奖,同时入2016年“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论文《晚清与民国科幻小说中“未来中国”形象之比较》获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评论银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12AZW009),为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百年中国科幻精品赏析”项目(2012KPS10)课题组特聘成员。

  3、李广益(1982- )

  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2004),清华大学中文系硕士(2007),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语言文化系博士,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大学经略研究院副院长。曾担任北京大学科幻协会会长。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思想史、科幻文学与文化、乌托邦文学与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比较文学》《当代作家评论》《乌托邦研究》等中英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若干篇,先后主持学术网站“科幻理论网”、“世界华文科幻研究坊”,定期发布《中国科幻月报》(Chinese Science Fiction Newsletter)。与他人合作或独自编、译有《科幻文学的批评与建构》《中国科幻文学再出发》《乌托邦之概念》等著作,并主编《中国科幻文学大系·晚清卷》。论文《凡尔纳的中国旅途》获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评论金奖。

  4、王瑶(1984- )

  女,笔名夏笳,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从事科幻文学、影视与文化研究。在《中国比较文学》《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当代电影》《探索与争鸣》上发表多篇论文。自2004年起,以笔名“夏笳”发表科幻与奇幻小说。除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外,亦致力于科幻小说翻译、影视剧策划和科幻写作教学。

  5、飞氘(1983- )

  本名贾立元,中国更新代科幻代表作家之一,中国当代科幻理论界十杰之一,清华大学文学博士。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除科幻创作外,研究晩清及民国时期的科幻学术论文,在Science Fiction Studies、《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读书》《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上发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12AZW009)。

  6、梁清散(1982- )

  本名梁华,1982年出生,晚清科幻研究论文及中国近代科幻小说书目于《科幻文学论纲》(吴岩 著)中出版。《散聊科幻之晚清科幻的草创风云》曾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评论奖金奖。

  7、姜振宇(1989-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儿童文学与科幻文学方向2015级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幻文学、网络文学与文化、数字出版等。

  在浙江大学就读本科时,组织参与成立浙江大学学生科幻协会(SFA),组织编撰社刊,开办科幻学术讲座等。毕业论文《理想主义的漫漫征途——21世纪第一个十年〈科幻世界〉及幻想类期刊的发展研究》获浙江大学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2011年,参加了第二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开设的“云论坛”,作主题发言。

  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就读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广泛参与各类科幻社会活动和学术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多项,主要包括“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12AZW009)、青年项目“中美科幻小说发展机制比较研究”(11CZW061)等。同时参与撰写《中华网络文学史》等著作当中的科幻文学相关章节。

  自从2015年进入北师大吴岩教授门下之后,参与了《中国科幻小说史》《中国科幻研究》等学术著作、教材的编撰工作,主要组织承担了中国科协委托项目“中国科幻事业与产业研究”等科研项目的开展、“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结题会、“第一届国际乌托邦与科幻文学研究”等学术会议的筹办工作等。

  8、李兆欣(1982- )

  笔名兔子等着瞧、兔子瞧。科幻评论者,科幻从业者,科幻作者、翻译。现为未来事务管理局合伙人,开展科幻作者培育和科幻文化交流工作。

  1990年代末加入网络科幻评论领域,十几年中撰写大量同期作品评论、科幻史论,散见于各报刊杂志和网络。文章入选2007年中国科幻大会论文集,2016年《中国科幻研究》。在2014伦敦的世界科幻大会和2016年堪萨斯城的世界科幻大会上以对谈形式介绍中国科幻现状。

  曾组织“科幻百科全书”辞条翻译计划,2004年共同发起中文科幻评论电子杂志《边缘科幻评论》(共四期),提出整理了刘慈欣大尺度意象与科技美学的关联。之后参与“42工作组”、“科幻苹果核”组织的各项活动,创办“思兔”专题读书会。2014年发起第一个双语超短篇竞赛“彗星科幻”,迄今已有60余位国内外优秀科幻作家参与。曾发表短篇小说于《科幻世界》和《不存在日报》。曾翻译、编选近百万字科幻小说包括《美国科幻小说选》《非卖品》《行星舰队》《行星魔术师》等。

  9、肖汉(1991- )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北京师范大学科幻创意研究中心研究员。自幼爱好科幻,中学时阅读了大量的经典科幻作品,本科阶段开始尝试写作科幻评论文章。从求学至今,已在《文艺报》《文学报》《山东文学》《安徽文学》等报刊上发表了科幻评论文章数篇。2016年9月,肖汉撰写材料的“中国科幻史展”在中国科幻大会上得到了李源潮副主席的好评,其原文也发表在《科幻世界》增刊上。

10、严蓬(1971- )

笔名电子骑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90年代中期与杨平、苏学军、凌晨等人一起创办科幻同人杂志《立方光年》,在其中的“敬言手术室”栏目开始撰写科幻评论。后在《大众软件》的副刊《星云》上以专栏形式定期评论《科幻世界》上的科幻小说。随着进入《环球银幕》杂志工作,本人的兴趣慢慢转移到科幻电影评论方面。2005年前后开始在《科幻世界》上撰写科幻电影专栏,加上在《新京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等报刊杂志发表的科幻电影文章,累计超过30万字。其中《科幻电影的立场预设与前提逻辑》《科幻电影:时代的恐惧与欲望》《三体与中国科幻电影》《科幻电影中的大机器崇拜》《无限梦境与有限真实——《盗梦空间》解析》等多篇文章被多处转载引用。主编过《银河皇帝梦——中国最新科幻小说选》,与人合著过《宇宙的光荣》《经典的真身》《咬时代》等科普、科幻电影类书籍。本人的科幻电影评论集《银河系科幻电影指南》(世界图书出版社)将于2017年上半年面世。

  11、刘健(1982- )

  笔名吕哲,天津人。学生时代就积极参与科幻迷联谊活动,曾以高中生的身份参与1997年北京世界科幻大会。此后,开始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科幻文学评论,曾获王晋康、姚海军等大咖点赞。2008年,出版国内首部个人科幻文学评论集。现任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科幻评论撰稿人。创办个人自媒体音频节目“老刘讲科幻”,半年收听量超六万。曾获得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评论银奖得主。

  12、郑重(1964- )                        

  本科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职于北方交大附中教育集团。郑重不仅致力于少儿科幻小说创作,而且在科幻评论领域如《科普作家报》、《科普小作家报》对吴岩、刘慈欣、王晋康、郑军等人的科幻小说撰写包括科幻书评、科幻影评、科幻杂谈等。

  从2012年开始,郑重成为凤凰网博客高端博主、搜狐网专栏作家,主要在凤凰网、网易、搜狐和时光网博客上发表近百篇科幻影评和书评,总点击率达800多万人次。2015年,书评《由三体获雨果奖想到的》一文,刊登于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报》副刊,引起学术界较大反响,中国作家网、凤凰网博报首页、新浪网博客均全文转载,总点击率达到10万人次。

  第一届到第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期间,郑重在自己的博客上积极推广报道各届活动的筹备情况和大会过程,宣传科幻旗手,推介科幻星秀,对于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和少儿科幻的工作和科幻文学事业做出了贡献。


十、中国当代科幻的志愿者大军——中国当代科幻的69名“奉献者”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科幻有一支由科幻迷和实业家组成的科幻活动家“后援”大军。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无私奉献,担起宣传科幻作家,经营科幻作家的重任,是中国科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军。

进入21世纪10年代,更多的来自民间与政府部门的超级科幻迷、科幻产业实业家,进入科幻全产业链领域,他们与新生代、更新代、全新代三代科幻代表作家及中国科幻海外兵团、中国科幻理论家、编辑家及少儿科幻作家一起,以“同好”“幻迷”“志愿者”的身份组织科幻活动,整合科幻力量,推荐优秀科幻作品,通过科幻银河奖及华语科幻星云奖评奖颁奖动,积极参与组委会工作,支持扶助科幻新人,推动中国新的科幻高潮的来临,促进科幻全产业链的形成。这批人中的代表人物有吴岩、董仁威、姚海军、姚予疆、甘伟康、韩松、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黄海、江波、程婧波、陈楸帆、付方明、董晶、杨枫、余波、李轶男、刘兵、江晓原、侯克明、张立红、郑军、张译文、雷永青、蔡骏、丁丁虫、王侃瑜、三丰、小姬、孙悦、李玉帼、李凌己、杨波、周敬之、斯蒙、顾备、高辉、古敏、喻京川、林天强、徐卫兵、金霖辉、吴显奎、晓威、俞淳子、杨波、马国宾、马贺亮、周文、张海龙、李兵、阿贤、傅复强、姬十三、杨建云、雷斌禄、石以、付胜、宋晓垒、李英、尹超、斯蒙、乔飞、王卫英、王文、王超、乔飞、张笑帆、冯筱扬、付昌义、说书人等。他们是中国科幻大军中的“苦力”,为促进中国科幻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鞠躬尽瘁。

 

  1、吴岩(1962-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之一。  

  2、董仁威(1942-)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 科普科幻作家,共出版90部科普科幻图书,科普代表作《生命三部曲》《物种源之谜》,科幻代表作《分子手术手》《穿越2012-中国科幻名家评传》,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之一,全球华语科幻电影星云奖主要创始人。

  3、姚海军(1966-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之一,全球华语科幻电影星云奖主要创始人。

       4、姚予疆(1974-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主要核心团队成员之一,新华网总裁助理兼教育事业中心总经理,曾任人民邮电出版社副总编辑。他怀揣着对科普科幻的兴趣与热爱,工作到哪里,就将科普科幻带到哪里。第一、二届星云奖起步阶段,在经费紧张、捉襟见肘之际,他毅然决定大力支持星云奖,让这个奖项能健康地走下去;2015年得知星云奖面临夭折的命运,他决定做星云奖坚强的后盾,绝不让它就此消失,将由新华网连续五年举办星云奖,通过新华网的强大媒体平台,将中国的科幻事业提升到大众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水平。从顶层设计到具体环节他事必躬亲,最终上千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创造了空前的影响力,为华语科幻走向繁荣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新华网牵头、多方共同努力下,“科幻·中国与世界”国际科幻高峰论坛暨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盛典邀请到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徐延豪、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阎晶明等领导出席,以及凯特·兰博、藤井太洋、刘慈欣等中、美、日科幻作家与科幻活动家的积极参与,缔造了目前最为繁荣的一次中国科幻界盛会。他始终为中国科幻走向繁荣发展,走上国际舞台而奋斗。

  5、甘伟康(1970-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主要核心团队成员之一,北京壹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北京壹天幻象影业公司董事长,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幻影视化、产业化发展,立志要成为中国国产科幻电影的开拓者和领头羊。2016年,主持同成都时光幻象、新华网共同主办第七届中国科幻星云奖及科幻电影创意专项奖,同专项科幻电影创意奖金银奖得主签署了十三部科幻IP影视改编版权转让合同,目前正在与万达影业等一流影视公司筹拍《天年》《银河之心》两部院线大片及其他签约科幻IP的影视转化工作。2017年,他主持与成都时光幻象公司签署2017-2020年合作举办科幻电影创意奖的合同。

  6、韩松(1965-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委会主席,历届科幻星云奖宣传工作负责人,组织新华社等媒体宣传华语科幻星云奖,极大地扩大了科幻星云奖的影响力。

  7、刘慈欣(1963- )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副会长,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从一届至七届,届届积极参加科幻星云奖嘉年华活动,对增强该奖的凝聚力作出了突出贡献,被世界华人科幻协会记华语科幻星云特等功一次,被授予科幻星云特等勋章。

  8、王晋康(1948- )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副会长,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从一届至七届,届届积极参加科幻星云奖嘉年华活动,对增强该奖的凝聚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9、何夕(1971- )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副会长,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从二届至七届,届届积极参加科幻星云奖嘉年华活动,对增强该奖的凝聚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10、黄海(1943- )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副会长,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多届组织台湾科幻作家参与华语科幻星云奖评奖活动和颁奖典礼,对扩大该奖在海外的影响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11、江波(1978- )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副会长,更新代代表科幻作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积极参与华语科幻星云奖和科幻苹果核组织的各项科幻活动,参加科幻IP转化为科幻影视工作,取得实效。

  12、程婧波(1983- )

  更新代代表科幻作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协助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之一董仁威组织过第一、二、三、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活动并兼任总导演,是华语科幻星云奖的主要设计师之一。现为世界华人科幻协会挂靠单位——成都时光幻象文化公司艺术总监。联系企业赞助首届华语科幻星云奖。

  13、陈楸帆(1981- )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副会长,更新代代表科幻作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联系企业赞助四、五、六、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

  14、付方明

  新华网科普事业部总监,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第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副秘书长,为嘉年华的成功举办立了大功。

  15、董晶(1974- ) 

  科普作家兼科幻活动家,系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世界华人科幻协会挂靠单位-成都时光幻象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电子计算机专业,联系企业赞助二、三、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

  16、杨枫(1969-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副秘书长,负责一至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秘书处工作。

  17、阿贤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现任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的挂靠单位——成都时光幻象公司专职副总经理。作为501军团成员,多次参加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及嘉年华活动。

  18、余波(1971-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北京壹天幻象影业公司常务副总裁,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科学毕业,1996年脱下军装下海,进入影视传媒领域长期深耕。1997年下海后,当过凤凰卫视主持人,做过凤凰卫视制片人,创办过《汽车冲动》《商旅冲动》栏目,出任过澳门卫星电视新闻总监,担任过电影公社常务副总裁。现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幻影视化、商业化发展,参与第七届中国科幻星云奖组织管理工作和整体宣传造势工作,代表公司签下了一大批中国顶尖科幻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权,目前正在筹备第八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筹拍《天年》《银河之心》两部院线大片。

  19、李轶男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第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官方网站——新华网科幻空间负责人,为组织科幻星云奖评奖活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20、孙悦(1991-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四川大学法学院学士,致力于科幻文化推广,在校期间曾担任四川大学科幻协会会长,现从事科幻文化创业,为成都翌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副秘书长;赛凡科幻空间创始人之一,未来科幻大师奖创始人。

  2011-2014年,为华语科幻星云奖志愿者,先后参与华语科幻星云奖嘉年华活动、导演助理和总策划董仁威助理;2015年,担任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嘉年华暨颁奖典礼总策划;2016年担任中国“科幻之都”文化创意节总负责。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迷金奖得主。  

  21、三丰(1978-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本名张峰,现旅居香港。自2008年来从事多项与科幻相关的民间活动,包括编辑科幻迷刊物、创办民间科幻奖、整理科幻历史资料等。其一,2009-2012年间曾任科幻爱好者杂志《新幻界》副主编,负责全面编辑工作。《新幻界》存续期间,共出品三十期杂志、二十篇有声小说、两本周年精选集和两本中篇选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在中国科幻迷期刊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二,参与创办了民间科幻奖项“中文幻想星空奖”(2009-2010)和“中国科幻坐标奖”(2015),也是多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组委会成员之一。其三,整理多项科幻历史资料库,包括汉译科幻奇幻数据库(曾以此为基础创办“幻译居”网站)、华语科幻对外翻译篇目库、年度科幻书目库、年度中短篇小说篇目库、科幻作者年表等,大部分可在“中国科幻奇幻资料库”博客站点查阅。此外,还在各杂志和平台写作有关科幻资讯、历史掌故和小说评论等类型的文章达数百篇。

  22、郑军(1969- )

  中国新生代表作家之一,又是科幻活动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推荐多位科幻界精英参与华语科幻星云奖和华语科幻电影星云奖活动。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2013年创办中国科技文化产业网,推动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出任重庆玛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2007、2015年,以专家身份参加中国科协第5期、第107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2014年出任中国未来研究会科幻艺术分会会长。2015年出任国际太空城市设计大赛中国区顾问。2015年受聘为百花文艺出版社《科幻CUBE》杂志顾问。

  23、江晓原(1955-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幻电影研究专家,担任第四届华语科幻星云奖评委会主席。

  24、刘兵(1958-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传播研究学者,担任第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评委会主席。

  25、侯克明(1959-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首届华语科幻电影星云奖评委会主席。

  26、丁丁虫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中国著名科幻迷组织——科幻苹果核负责人,多次组织科幻苹果核积极参与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活动,并在上海地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幻活动。

  27、王侃瑜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科幻苹果核负责人之一,多次组织科幻苹果核积极参与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活动,并在上海地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幻活动。

  28、赵如汉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从首届华语科幻星云奖起就积极参与活动,是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北美地区联络站负责人,多次组织北美地区华人科幻作家参与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活动,参与美国星云奖和世界雨果奖活动,联系美国星云奖主席参与中国科幻星云奖活动,对中国科幻界与世界科幻界的沟通作出了突出贡献。

  29、雷永青(1978-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青蜜科技创始人,公司创立之初,策划了“科幻TO”系列高校沙龙,让科幻作家分别与天文、航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的专家企业家进行对话。又通过社团经理人平台发起全国高校科幻社团联盟,组织科幻爱好者和科幻志愿者为第七届科幻星云奖的投票评选和组织执行发挥了力量。2016年6月,青蜜科技联合华为公司共同主办超短篇科幻小说创作大赛,发掘出了如滕野、杨枫、丁宇飞等90后科幻作家,获奖作品中的10多篇作品目前已经刊发在《科幻世界》《科学之友》《创想号》等杂志上。

  30、李玉帼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负责出版五至九届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集,已出版《想象力的盛宴——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集》。

  31、张立红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负责了一批长篇科幻小说及与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签约,出版《华人科幻史话》。

  32、杨波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网名“星际浪子”,资深科幻迷,国内老牌科幻门户“科幻网”创始人,一至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无偿提供网站为华语科幻星云奖官方网站负责评奖投票活动。

  1999年底建立“星际浪子”科幻网站,2001年8月更名为“科幻网”。“科幻网”作为中文科幻网站中历史最悠久的网站之一,荣获首届“全球华语星云奖”最佳科幻/奇幻网站奖,杨波本人荣获第二届、第三届“全球华语星云奖”最佳科幻传播奖银奖。

  33、小姬 

  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同姬十三一起,主持果壳公司与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在北京联合举办第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担任总导演,并积极参与华语科幻星云奖历届活动,获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迷金奖。创办未来事务管理局,任总栽,开展优秀科幻作品和科幻人才发掘,经营活动。

  34、李凌己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清大紫育教育集团董事长,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及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一起,开展全国中学生科幻作品征文活动,与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共同举办评选青少年优秀科幻作品活动。

  曾求学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李凌己是一个连续创业者,曾创办多家企业,其中“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新三板上市企业。李凌己现在志于基础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并创办“威海紫光天福山实验学校”。认为想象力是当代学生最缺乏的东西,而科幻写作开发学生想象力最有效的形式之一,于是2014年策划并组织“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并在全国的中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主编出版优秀作品集《等你,在未来》(第二季、第三季)。

  35、蔡骏(1978-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冠名第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少儿图书奖,上海浩林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至今已出版《偷窥一百二十天》《生死河》《谋杀似水年华》《天机》等二十余部长篇小说。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韩、泰、越等多种文字出版。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自2012年起,策划出版燕垒生、周浩晖、宁航一等名作家一系列长篇小说,广泛普及悬疑与科幻文类到读者群众。并持续培育科幻作家说夜、马泽尔、需要风、田烨然等青年作家,注重开发科幻产品与影视改编,推广普及科幻文学。2017年推出《未来》主题,邀请刘慈欣、郝景芳、马伯庸、高普等多位科幻作者进行文学评论及作品的刊发。2017年出版长篇科幻小说《宛如昨日》。 

  36、周敬之(1989-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中国高校科幻社团联盟核心成员之一,协助青蜜科技雷永青组织高校科幻迷积极参与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活动。

  37、林天强(1970- )

  全球华语科幻电影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全球华语科幻电影星云奖创始人之一,并担任首届评委会执行主席。

  1988年以本地状元的考分考入北京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信息系统微通信技术专业,后来又获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电影学博士学位,1993年大学毕业分配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先后从事影视技术艺术、创作与制作工作,从军队退役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艺术资本协会会长,清华海峡研究院文化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爱永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北京798艺术区创始人、总规划师暨艺术总监,创立了中国海南博览会国际科幻论坛,并在三亚设立了首个科幻影视制作基地,拍摄了科幻爱情剧《命悬一线的浪漫》,并同期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长篇科幻小说《刑天纪》,撰写了《科幻电影创生超级战士和概念武器》等科幻论文。

  38、李兵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幻通社”创始人,积极宣传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积极参与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及华语科幻电影星云奖组委会活动。

  39、喻京川(1968-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积极参与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活动。著名科幻美术画家,1994年在《天文爱好者》杂志封面发表首幅太空美术作品。之后,大量的太空美术和科幻美术作品在《科幻世界》《飞碟探索》《知识就是力量》等杂志上发表。

  2016年,组织科幻美术家参与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美术作品奖参评,并负责同志科幻美术奖的评选工作,向华语科幻博物馆捐赠了一批美术作品。

40、金霖辉(1971-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积极参与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活动。科幻美术家,2016年,与喻京川一起,组织科幻美术家参与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美术作品奖参评,并负责科幻美术奖的评选工作。 

2013年任纯真时代文化公司董事长。2014年排演科幻儿童剧《马超超铁皮王国历险记》在北京进行首轮商演。2015年创作的科幻钢铁雕塑系列,受到爱好者好评。 捐赠华语科幻博物馆钢铁艺术品《红蚁》。

  41、吴显奎(1957-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现为四川省科协副主席,科幻作家,第一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支持科幻星云奖,多次参加科幻星云奖嘉年华活动。

  42、晓威(1979-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积极参与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活动。北京美视宝传媒董事副总经理。

多年以来致力于科幻文学作品的推广宣传和科幻产业链的研究开发。积极主动义务为科幻作家的作品在媒体报道宣传推广。自加入世界科幻协会会员以来,并被任命为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北京办事处副主任,主动积极的参与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的工作中。并且极力推荐国内华语科幻作家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销售。

43、俞淳子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果壳网市场经理,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项目执行负责人。

  44、马国宾(1971- )

  朗科科技执行董事、天使投资人、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发起人,毕业于深圳大学,后获美国Gonzaga University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出国留学期间对美国科幻发展历程已有一定研究,并兼任全美中华青年联合会副主席,2009年被美国加州Redondo Beach市政府授予十大华人杰出青年。

  马国宾活跃于国内IT界的天使投资圈,基于对科幻的热爱,于2015年3月在深圳发起成立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开启公益对接科幻产业新路径。科幻基金作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致力于科幻产业发展公益。科幻基金发起的晨星科幻大赛是中国第一个以原创科幻内容为核心,首个公益资助科幻创作模式的大赛品牌。自赛事启动2年来,赛事共覆盖人群上千万,参赛总字数2000余万,挖掘优秀科幻人才50余人。同时基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STICK club科幻产业论坛、科幻进校园活动、建立科幻学社,挖掘并培养科幻创作、科幻电影拍摄及特效技术、科幻导演等人才。

  45、马贺亮(1983- ) 

  惊奇映像节联合创始人、总策划,银翼文化联合创始人,200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4年媒体工作经验,2008年以来,以“摩西不夜奔”为笔名,撰写影评上百篇。 2012年8月,创立北京银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海外引进片、国内商业类型片以及艺术电影做市场推广,包括即将上映的《终结者2》3D重映版(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in 3D)等。

  2016年1月,作为惊奇映像节创始人之一,联合策划并创办中国大陆地区首个科幻奇幻电影节——惊奇映像节,同时推出惊奇幻想实验室,专注科幻、奇幻类型,提出系统化做中国科幻电影的理念,致力于打通本土科幻文学与电影的联动,将中国科幻文学向电影转化,将中国科幻文化通过电影。

  46、张译文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微像文化公司CEO,多次出资赞助华语科幻星云奖、银河奖、科幻大师奖、晨星科幻奖等,正在组织拍摄数部科幻大片。

  47、斯蒙(1974- )

  本名阮殿文,回族人,1974年出生于云南。作家,诗人,现任《奥秘》杂志总编。组织筹办了“奥秘·方向杯”全国科幻小说大赛。

  48、周文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九天文化传媒董事长,组织出版了大量科幻图书,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共同推进科幻lP影视转化。

  49、张海龙(1988- )

  蝌蚪五线谱科幻板块主编,致力于科幻作家的培养,搭建作家成长平台。

  2011年大学毕业后在移动任室内分布设计工程师,2014年,在九天传媒任出版编辑之职。2014年底,负责刘慈欣老师《2018》《时间移民》宣传,由此介入科幻文学创作、出版领域。参与出版的图书有《星际掠食》《时间深渊》《伤心者》《汪洋战争》等。

  50、付胜(1980- )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制片人、导演。大学毕业后从事动画行业,成立成都奇影动漫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长,以打造中国特色的科幻动漫IP为理想,参与过国内过多部SF题材动漫的开发、制作,并积极筹备原创科幻IP,曾出资赞助华语科幻星云奖。

  51、高辉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读书网”董事长,出资赞助二届、三届科幻星云奖。

  52、古敏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科幻星云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出资赞助六届科幻星云奖。

  53、徐卫兵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著名电影人,组织电影人参与华语科幻电影星云奖活动。

  54、傅复强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上海浩林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协助蔡骏出资冠名第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少儿图书奖。

  55、姬十三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果壳文化公司董事长,出资赞助五届科幻星云奖。

  56、杨建云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希望出版社副总编辑,组织出资赞助四届科幻星云奖。

  57、雷斌禄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原四川科技馆副馆长,主持提供四川科技馆场地,免费提供召开第二、第三届科幻星云奖嘉年华暨颁奖典礼。

  58、石以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四川党建期刊集团总助,联系多起企业界人士承办或出资赞助华语科幻星云奖。

  59、宋晓垒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清光紫育教育集团副总裁,协助董事长李凌己组织集团参与出资参与科幻星云奖活动。

  60、李英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介绍企业出资参与科幻星云奖活动。

  61、尹超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积极在《中国作家网》科幻星云奖活动。

  62、张冉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晨星科幻奖核心成员,积极扶持科幻新人新作。

  63、王卫英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积极组织科幻作家评介活动,主持了“王晋康作品研讨会”。

  64、马传思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奥秘科幻征文活动核心成员,积极培养科幻新人。

  65、顾备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从首届至七届一届不落地参加了华语科幻星云奖嘉年华,并积极参与多届组委会工作。

  66、王文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以孙悦为首的赛凡空间和未来科幻大师奖组委会的核心成员,多次以志愿者身份积极参与华语科幻星云奖活动。

  67、王超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以孙悦为首的赛凡空间和未来科幻大师奖组委会的核心成员,多次以志愿者身份积极参与华语科幻星云奖活动。

  68、乔飞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支持团队成员之一,影视导演,为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义务设计奖杯,向华语科幻博物馆捐赠“太空人”道具。

  69、张笑帆(1982- )

  交互媒体艺术家,导演。 200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编剧专业本科, 2007年获上海戏剧学院电视学院编导方向硕士学位,师承著名导演田沁鑫。

  主导成立Ultrastage工作室,以探索戏剧、影视及多媒体的“跨界重构”为理念始终坚持创新型创作,在影像和交互媒体领域的导演作品已从影视和舞台延伸到世界级主题公园、大型动漫展会和顶级实景演出,不同艺术领域的特质常常被抽离并混搭在他的导演作品中,成为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科幻舞台剧《三体》视觉总监、导演,科幻网大《无限斗界》导演,中国大型少儿科幻电视剧《金甲战士》编剧、导演。

70、冯筱扬(1994- )

  现为东南大学本科在读,同时兼职于影视公司负责科幻和游戏的剧本创作。本科期间完成了十余部科幻动画和游戏的剧本创作,代表作包括《我的三体》动画剧本等。曾受到《中国青年》,《扬子晚报》,江苏卫视等的专题采访和报道,并登上东南大学年度十大青年人物。2015年、2016年携团队两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2016年联合南京市秦淮区图书馆创立南京42所读书沙龙,一年内在南京举行科幻主题的阅读、分享活动十余场。在南京市秦淮区图书馆新馆中筹建一科幻专题馆。

  71、付昌义(1981.11.17-)

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自2005年10月在南京工业大学开设《科幻文学欣赏》课程,每学期开课一至两次,至今已经开课二十三次,有逾两千六百余人选修过此类课程。此外,付昌义老师积极参与并组织科幻活动,指导过南京工业大学科幻协会,组织成立过南京高校科幻联盟,并曾参加过2006年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大会,组织南京高校科幻社团参加2007年国际科幻奇幻大会(成都),并先后组织过2006年、2007年、2008年南京市高校科幻文化节,先后邀请过王晋康、姚海军、吴岩、王建元、陈洁诗等科幻同仁来宁讲学交流。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科幻和科学教育的学术研究,曾先后参加吴岩教授组织的第二届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应用国际会议科幻分论坛(STEM2012)、第三届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应用国际会议科幻分论坛(STEM2014)、乌托邦与科幻文学研究国际会议,以及江苏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并发表学术论文,并多次在期刊上发表科幻学术论文,所发表的《基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融合的科幻教育研究与实践》一文还曾入选第六届世界华人科幻星云奖评论奖提名。

 

  72、说书人

  果壳阅读图书策划,曾长期担任《科幻世界》编辑,发掘了许多科幻作品和人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