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时间
九、“指点迷津”的科幻评论家——中国当代科幻理论界的十二杰
中国科幻有一支由专业评论人组成的评论队伍,还有一批由“科幻迷”组成的评论大军。专业的评论队伍领军人物是吴岩,率领着一批学院派的科幻硕士、博士,如任冬梅、李广益、王瑶(夏笳)、飞氘、姜振宇、肖汉等,占领着中国科幻的理论高地,引领着中国科幻的未来方向;此外,资深“科幻迷”组成的业余科幻评论家,有严蓬(电子骑士)、梁清散(梁华)、李兆欣(兔子瞧)、刘健(吕哲)、郑重等。
1、吴岩(1962- )
中国当代科幻的领军人物之一,中国当代科幻理论界的十杰之首,曾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传播金奖及最佳评论金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幻方向博士生导师,1978年开始发表科幻作品,主要科幻作品有长篇《心灵探险的故事》《生死第六天》,短篇集《抽屉里的青春》《出埃及记》等,是中国科幻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2、任冬梅(1985- )
女,中国当代科幻理论界十杰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文科基地班,后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继续读研,于201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201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3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幻文学、现代文学,已在《南方文坛》《中国比较文学》《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中国图书评论》《台湾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已出版专著《幻想文化与现代中国的文学形象》(2016),并获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原创图书金奖,同时入2016年“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论文《晚清与民国科幻小说中“未来中国”形象之比较》获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评论银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12AZW009),为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百年中国科幻精品赏析”项目(2012KPS10)课题组特聘成员。
3、李广益(1982- )
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2004),清华大学中文系硕士(2007),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语言文化系博士,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大学经略研究院副院长。曾担任北京大学科幻协会会长。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思想史、科幻文学与文化、乌托邦文学与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比较文学》《当代作家评论》《乌托邦研究》等中英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若干篇,先后主持学术网站“科幻理论网”、“世界华文科幻研究坊”,定期发布《中国科幻月报》(Chinese Science Fiction Newsletter)。与他人合作或独自编、译有《科幻文学的批评与建构》《中国科幻文学再出发》《乌托邦之概念》等著作,并主编《中国科幻文学大系·晚清卷》。论文《凡尔纳的中国旅途》获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评论金奖。
4、王瑶(1984- )
女,笔名夏笳,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从事科幻文学、影视与文化研究。在《中国比较文学》《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当代电影》《探索与争鸣》上发表多篇论文。自2004年起,以笔名“夏笳”发表科幻与奇幻小说。除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外,亦致力于科幻小说翻译、影视剧策划和科幻写作教学。
5、飞氘(1983- )
本名贾立元,中国更新代科幻代表作家之一,中国当代科幻理论界十杰之一,清华大学文学博士。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除科幻创作外,研究晩清及民国时期的科幻学术论文,在Science Fiction Studies、《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读书》《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上发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12AZW009)。
6、梁清散(1982- )
本名梁华,1982年出生,晚清科幻研究论文及中国近代科幻小说书目于《科幻文学论纲》(吴岩 著)中出版。《散聊科幻之晚清科幻的草创风云》曾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评论奖金奖。
7、姜振宇(1989-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儿童文学与科幻文学方向2015级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幻文学、网络文学与文化、数字出版等。
在浙江大学就读本科时,组织参与成立浙江大学学生科幻协会(SFA),组织编撰社刊,开办科幻学术讲座等。毕业论文《理想主义的漫漫征途——21世纪第一个十年〈科幻世界〉及幻想类期刊的发展研究》获浙江大学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2011年,参加了第二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开设的“云论坛”,作主题发言。
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就读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广泛参与各类科幻社会活动和学术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多项,主要包括“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12AZW009)、青年项目“中美科幻小说发展机制比较研究”(11CZW061)等。同时参与撰写《中华网络文学史》等著作当中的科幻文学相关章节。
自从2015年进入北师大吴岩教授门下之后,参与了《中国科幻小说史》《中国科幻研究》等学术著作、教材的编撰工作,主要组织承担了中国科协委托项目“中国科幻事业与产业研究”等科研项目的开展、“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结题会、“第一届国际乌托邦与科幻文学研究”等学术会议的筹办工作等。
8、李兆欣(1982- )
笔名兔子等着瞧、兔子瞧。科幻评论者,科幻从业者,科幻作者、翻译。现为未来事务管理局合伙人,开展科幻作者培育和科幻文化交流工作。
1990年代末加入网络科幻评论领域,十几年中撰写大量同期作品评论、科幻史论,散见于各报刊杂志和网络。文章入选2007年中国科幻大会论文集,2016年《中国科幻研究》。在2014伦敦的世界科幻大会和2016年堪萨斯城的世界科幻大会上以对谈形式介绍中国科幻现状。
曾组织“科幻百科全书”辞条翻译计划,2004年共同发起中文科幻评论电子杂志《边缘科幻评论》(共四期),提出整理了刘慈欣大尺度意象与科技美学的关联。之后参与“42工作组”、“科幻苹果核”组织的各项活动,创办“思兔”专题读书会。2014年发起第一个双语超短篇竞赛“彗星科幻”,迄今已有60余位国内外优秀科幻作家参与。曾发表短篇小说于《科幻世界》和《不存在日报》。曾翻译、编选近百万字科幻小说包括《美国科幻小说选》《非卖品》《行星舰队》《行星魔术师》等。
9、肖汉(1991- )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北京师范大学科幻创意研究中心研究员。自幼爱好科幻,中学时阅读了大量的经典科幻作品,本科阶段开始尝试写作科幻评论文章。从求学至今,已在《文艺报》《文学报》《山东文学》《安徽文学》等报刊上发表了科幻评论文章数篇。2016年9月,肖汉撰写材料的“中国科幻史展”在中国科幻大会上得到了李源潮副主席的好评,其原文也发表在《科幻世界》增刊上。
10、严蓬(1971- )
笔名电子骑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90年代中期与杨平、苏学军、凌晨等人一起创办科幻同人杂志《立方光年》,在其中的“敬言手术室”栏目开始撰写科幻评论。后在《大众软件》的副刊《星云》上以专栏形式定期评论《科幻世界》上的科幻小说。随着进入《环球银幕》杂志工作,本人的兴趣慢慢转移到科幻电影评论方面。2005年前后开始在《科幻世界》上撰写科幻电影专栏,加上在《新京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等报刊杂志发表的科幻电影文章,累计超过30万字。其中《科幻电影的立场预设与前提逻辑》《科幻电影:时代的恐惧与欲望》《三体与中国科幻电影》《科幻电影中的大机器崇拜》《无限梦境与有限真实——《盗梦空间》解析》等多篇文章被多处转载引用。主编过《银河皇帝梦——中国最新科幻小说选》,与人合著过《宇宙的光荣》《经典的真身》《咬时代》等科普、科幻电影类书籍。本人的科幻电影评论集《银河系科幻电影指南》(世界图书出版社)将于2017年上半年面世。
11、刘健(1982- )
笔名吕哲,天津人。学生时代就积极参与科幻迷联谊活动,曾以高中生的身份参与1997年北京世界科幻大会。此后,开始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科幻文学评论,曾获王晋康、姚海军等大咖点赞。2008年,出版国内首部个人科幻文学评论集。现任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科幻评论撰稿人。创办个人自媒体音频节目“老刘讲科幻”,半年收听量超六万。曾获得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评论银奖得主。
12、郑重(1964- )
本科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职于北方交大附中教育集团。郑重不仅致力于少儿科幻小说创作,而且在科幻评论领域如《科普作家报》、《科普小作家报》对吴岩、刘慈欣、王晋康、郑军等人的科幻小说撰写包括科幻书评、科幻影评、科幻杂谈等。
从2012年开始,郑重成为凤凰网博客高端博主、搜狐网专栏作家,主要在凤凰网、网易、搜狐和时光网博客上发表近百篇科幻影评和书评,总点击率达800多万人次。2015年,书评《由三体获雨果奖想到的》一文,刊登于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报》副刊,引起学术界较大反响,中国作家网、凤凰网博报首页、新浪网博客均全文转载,总点击率达到10万人次。
第一届到第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期间,郑重在自己的博客上积极推广报道各届活动的筹备情况和大会过程,宣传科幻旗手,推介科幻星秀,对于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和少儿科幻的工作和科幻文学事业做出了贡献。